从“液体动力”到“青年动力”:科技力量为中国航天之路铸刻“陕西坐标”
(二十大时光)从“液体动力”到“青年动力”:科技力量为中国航天之路铸刻“陕西坐标”
中新网西安10月20日电 (杨英琦 张一辰 阿琳娜)从载人航天到北斗组网,从“嫦娥”探月到“祝融”探火,中国航天人逐梦星辰大海的身影中,以地处陕西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以下简称:航天科技四院)、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以下简称:西安分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以下简称:航天科技六院)、西北工业大学等院校为代表的航天“智造”,正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之路铸刻“陕西坐标”。
“液体动力”助推问天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建设航天强国,作为一名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生产一线的技能工人,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焙教炜萍剂?103厂高级技师何小虎说。
发动机被称为火箭的“心脏”,从事各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生产加工的何小虎,则是在给“心脏”动手术。作为火箭心脏“钻刻师”,何小虎先后参与完成了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等任务,深知“发展航天,动力先行”的不易。
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升起,自此,液体火箭发动机成了中国航天人探索太空的强大动力。数十年来,航天科技六院作为航天液体动力“国家队”,不断提高研制能力与研制水平,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着可靠支撑。
“数字世界多次迭代,物理世界一次成功”,这是时下航天科技六院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开启液体动力研制新模式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面对新产品研制,航天科技六院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科研团队聚焦发动机数字化研发,构建数字模型,提升协同研制能力。利用单一数据源,实现从设计端到生产端的映射,确保三维模型、技术状态的精准传递,保证了设计方案与生产配套的一致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航天科技六院的一线工人也感受着从操作工到“技能工人+工程师”的“角色”成长。据介绍,数字化建设不仅使该院的产品加工质量更加精细化,也使其生产线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目前,经“升级”后生产线生产的航天产品已在近期发射任务中顺利投入使用。
星空无垠,探索无限。何小虎感慨道,“未来,我将与更多航天人一起,在本职岗位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把自己拧在工作岗位,拧在祖国的航天事业上?!?/p>
“太空天路”实现“天地互动”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任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从承担了神舟一号飞船系统控制器、多功能显示器以及天线网络的研制任务开始,到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及当前的空间站任务,西安分院相继承担了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中继终端、天线网络的研制任务。在目前正在建造的空间站任务中,西安分院为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舟系列货运飞船研制了中继终端、天线网络、仪表计算机应用软件。
西安分院载人航天工程任务项目负责人余晓川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讲到了“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卫星导航”等航天重大工程任务,明确指出中国已经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白魑幻教旃ぷ髡?,我将与团队一起继续攻坚克难,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以科技创新为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尽责担当,努力实现中国航天技术领域的新跨越?!?/p>
西安分院表示,按照发展规划,到2025年,西安分院要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空间电子信息系统研制与应用产业基地,实现原始创新能力、科研生产能力、产业经营能力、国际影响能力的显著提升。到203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的空间电子信息系统研制和应用产业基地,有效支撑航天强国建设,最终到2040年全面建成世界领先的空间电子信息系统研制和应用产业基地,全面支撑航天强国建设。
聚高校之力为航天“智囊”造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三十年来,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在一线航天人的背后,还有一群师生与航天工程默默“携手”。
西北工业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高校,学校聚焦培养一流科技人才、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现已形成“产学研”结合的特色学科发展道路。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钡车亩蟊ǜ嬖诟眯Jι幸⒘饲苛曳聪煊牍惴喝纫?。作为“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作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在中国航天事业道路上,西北工业大学并未缺席。
1992年,西北工业大学陈士橹院士团队开发的故障仿真软件应用于中国载人飞船研制,“护送”神舟系列飞船顺利飞上浩渺的太空;2005年,神舟六号飞船实现了多人多天多舱飞行并安全返回主着陆场,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部分师生参与神舟六号飞船的部分研制和测试工作;2011年,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西北工业大学载人航天工业设计团队承担了天宫一号舱内环境、人机设备和交互界面的设计任务……
西北工业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所“三航”特色鲜明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将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完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青年动力”叩问苍穹
“青年强,则国家强?!钡车亩蟊ǜ婕挠镏泄贝嗄晔┱共鸥?、实现梦想。在代代相传的航天路上,新时代中国青年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尤为明显。
在一线生产车间、研究室、会议室、室外试验场……航天科技四院的青年们通过多种形式关注着党的二十大开幕。
“作为新时代航天青年,我们将不断吸纳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强新本领,不断强化职责意识、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注重提高专业素质与独立思考创新能力,为加快推进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加快建设航天强国贡献全部力量?!钡?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成员赵雪尧说。
赵雪尧所在团队承担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固体大推力发动机研制,2021年,这支团队研制的直径3.5米、推力500吨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据了解,该团队18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占比近七成。
“这几年我们明显感觉到航天事业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如今的青年人才拥有更多机会与目标,航天人才的年轻化将为中国航天事业提供更加澎湃的动力?!焙涡』⑻寡?。
“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征途中,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勇攀高峰,铸就了中国航天的一个个高光时刻。作为一名航天青年,我将牢记初心使命,弘扬航天精神,立足岗位、积极探索,以建设航天强国为己任,接续奋斗?!蔽靼卜衷荷杓剖ξ庠芍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