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知多少:中国的“国家账本”如何审查?
(两会知多少)中国的“国家账本”如何审查?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王恩博)许多家庭都有记录点滴生活的“家庭账单”,各个国家也都有关乎国计民生的“国家账本”。每年全国人代会上,代表们都背负着一项重要使命——审查国家预算,看好中国的“国家账本”。
审查和批准预算是人大的法定职责,其实质就是代表民众监督政府收支,搞清楚钱从哪儿来、花到哪儿去。人大监督预算制度最早由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确立的,从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始,审查批准财政预算报告正式列入人代会议程。
虽然代表们审查国家预算是每年全国人代会期间,但由于大会议题较多、时间有限,许多工作必须做在前面。
根据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四十五日前,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就上一年度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主要内容与本年度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初步方案,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汇报,由财政经济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财政经济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时,应当邀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加。
为了充分听取代表意见建议,2018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还印发《全国人大预算审查联系代表工作办法》,在35个代表团、近3000名代表中,选取有相关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代表152名,确定为全国人大预算审查联系代表,建立了预算审查联系代表工作机制。
每年全国人代会召开前,从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提前介入环节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便书面发函给每一位预算审查联系代表,征求关于预算编制和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意见建议;召开年度预算编制工作代表通报会、部门预算意见建议座谈会、预算初步审查会议等,在重要时间节点,充分听取和吸收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常态化向代表寄送相关工作和政策信息等。
预算报告的最终“定稿”,更要在全国人代会上走过一系列十分严谨的流程。
根据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全国人代会每年举行会议时,国务院向会议提出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由各代表团进行审查,并由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审查。财经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对相关事项进行审查,向主席团提出审查结果报告,主席团审议通过后,印发会议,并将预算报告的决议草案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
审查时代表们看什么?根据预算法,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是否符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预算决议的要求,预算安排是否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收支政策是否切实可行,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的预算安排是否适当等八项内容,将受到“重点关照”。
预算报告专业性强,各类数据和专有名词较多。为了让预算报告更好懂易读,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与财政部2014年还首次编写了《政府预算解读》,通过通俗简洁的文字表述、直观生动的漫画图表,帮助代表了解政府预算,更好行使审查监督权力。这一做法广受代表们欢迎,并延续至今。
严谨中融入创新,权威亦“接地气”,随着国家预算审查“旅程”不断规范完善,中国的“国家账本”也更加阳光透明。(完)
- 专题:2022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