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 | 徐晓燕:黑水虻技术如何成为中国绿色农业“密码”?
(东西问) 徐晓燕:黑水虻技术如何成为中国绿色农业“密码”?
中新社天津12月29日电 题:徐晓燕:黑水虻技术如何成为中国绿色农业“密码”?
作者 张少宣 胡冰
绿色农业是当前全球一大重要课题,中国农村农业一直以来致力于发展低碳畜牧业。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徐晓燕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解读中国如何通过黑水虻技术获得通往绿色农业的“密码”。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黑水虻技术为何被称为近年来全球低碳畜牧业的重要技术之一?
徐晓燕:首先黑水虻的许多生物学特性都适合用于禽畜粪便的转化,例如幼虫腐食性,食性杂、食量大、抗逆性强、预蛹营养价值高。黑水虻的幼虫在取食过程中,还能对粪便中的有害病菌进行消化和分解,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危害性。由此可见,黑水虻具有实现低碳畜牧业的优势条件,不仅有利于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轻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其产品黑水虻幼虫或预蛹还可作为动物蛋白饲料,虫沙可作为有机肥。
中新社记者:黑水虻技术对全球农业发展的贡献是什么,目前处于什么阶段?
徐晓燕:20世纪90年代,美国佐治亚大学就对黑水虻的农业应用进行实验,但因成本较高,近几年才开始正式将此项技术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农业模式试点推广。
2018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黑水虻幼虫在家禽饲料上的应用,极大推进了该原料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蛋白原料的潜力。美国某公司与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营养学助理教授Kimberly Livingston,以及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家禽科学教授Paul Patterson曾分别就黑水虻在肉鸡和蛋鸡上的应用开展相关研究。研究表明其中丰富的能量、蛋白质、必需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质不仅有助于蛋鸡增重和提升产蛋性能,还能提高鸡蛋的质量。
负责协调联合国粮农组织昆虫项目的联合国官员保罗·旺托姆表示,黑水虻技术最大的潜力将是动物饲料领域。他指出,在未来20年每年售出的大约1500万吨蛋白质中,昆虫的占比有望达到10%。在他看来,昆虫将取代鱼粉,还将成为大豆粉的补充。
中新社记者:黑水虻技术引进中国后,如何进行本土化发展,推动畜牧业增长转型?
徐晓燕:中国畜牧业处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过渡阶段,劳动力对于畜牧业的推动更为明显。2014年我与地方家禽养殖机构合作处理鸡粪,用较低成本将粪便转化为昆虫蛋白源饲料,在消除环境污染的同时,为市场提供动物蛋白源饲料添加剂,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黑水虻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和畜禽饲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黑水虻无不可采食的废弃物,10千克黑水虻幼虫可以处理将近100吨餐厨垃圾,转化程度很高,无需处理后续废水、废渣。因此,该项技术转化过程无污染,对环境十分友好。
中国主要利用黑水虻的食腐特性,通过自然方式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化产物昆虫蛋白(用于动物饲料)、生态有机肥(用于生态农业种植),充分实现生态农业与环保产业相结合,形成“有机废弃物——资源化产物——生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既可高效无害地处理餐厨、厨余垃圾、鸡粪等废弃物,又为生态农业种植业提供优良的土壤改良剂,为水产养殖业提供营养昆虫蛋白饲料。
中新社记者:东西方低碳农业发展有何差异?
徐晓燕:西方国家,如美国在大力发展低碳农业方面,主要实施低碳农业补贴,制定低碳发展相关法律和耕地?;ふ?;德国在发展低碳农业方面,主要是完善低碳农业相关法律法规,实施低碳农业财政支持,支持低碳农业技术研发创新。中国实现农业碳中和目标的制度体系构建,正不断以多元共治为理论指引,建立健全政府干预机制、市场激励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三驾马车”的合力。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政府今年在“十四五”规划中强调,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大甲烷、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等其他温室气体的控制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这也是中国低碳农业的发展目标。
中新社记者:中国低碳畜牧业的优势在哪里?
徐晓燕:中国现代农村农业逐渐以集约化的经营模式为主,规模效应明显。因此,养殖场每天都产生大量的禽畜粪便,如果处理不当,这种污染源就会污染环境。统计显示,中国乡村农业温室气体综合排放量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5%,所以实现农村农业低碳发展和能源低碳转型,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重要工作。
研究表明,通过发展低碳农业,目前中国农作物年净吸收二氧化碳约22.8亿吨,已实现碳达峰,农业减排固碳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业绿色发展团队做过计算,“十三五”期间,通过发展低碳农业,中国累计减少化肥需求量达1200多万吨,如果按照2015年的排放强度,仅化肥减量这一项带来的碳减排就能达到4200多万吨。
中国幅员辽阔,畜牧产业遍布全国,除我目前正在研究的黑水虻技术外,各地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特色,也发展了多种畜牧业绿色发展模式,为全面推进畜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多种路径选择。
目前,为促进畜牧业与可再生能源产业融合发展,中国还充分利用畜禽产业相关的秸秆、畜禽粪便、沼气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抵扣畜牧业碳排放,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中新社记者:中国绿色农业在节能环保上对世界作出哪些贡献?
徐晓燕:中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农业和自然生态环境联系最为紧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农业绿色健康发展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首先,中国积极参与WTO框架下的多方谈判,促进了全球绿色农业治理,推动了公正的绿色农业管理国际合作机制、绿色农业发展国际贸易新秩序的建立。其二,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和双边合作,通过加快与重点国家或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加强与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深度农业经贸合作,与主要粮食出口国或地区建立互信的政府与民间务实合作关系,努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最后,中国还配合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围绕国际绿色农业发展项目开展援助、政策咨询等工作。
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中国对沿线国家尤其是周边邻国提供绿色农业战略性支持,加快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缩短绿色农产品的运输时长。在边境地区,中国与沿线国家组建农产品自由贸易区,增设相应口岸,升级口岸设施,优化边境农贸条件,扩大绿色农业国际合作内容。同时,与重点国家就绿色农产品与农用物资的技术试点﹑运输物流﹑安全建议﹑进口展销等方面签订双边或多边协定,对涉外农业投资投入的生活资料和相关设备等提供运输通关优先服务。
从划定生态?;ず煜?、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到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先后与100多个国家开展环保交流与合作,中国始终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为世界生态环境?;な乱倒毕字泄腔酆椭泄α?。(完)
受访者简介:
徐晓燕,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归国留学人员,九三学社会员,中国土壤学会理事,中国乡村振兴智库专家,中国环境学会重金属污染防治委员会委员。主持及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8项,发表国内外论文6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