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保险的攻防时刻
文/徐晓
|
国际金融业人士聚集北京,出席中国保险市场问题研讨会,泰国著名华人实业家林明达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词。 |
大家一窝蜂地堆在只开了一条缝的大门口,有的想找一旁门,还有的想从窗户跳进去。但谁先进谁后进,取决于这扇大门的开启者在WTO最终到来前准备拿出多大力度
2月16日,由中国与美国合资的恒康天安人寿保险公司在上海剪彩开业。至此,1999年4月获准进入中国市场的四家外资保险公司中,已有三家安营扎寨。只有加拿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悬而未决──因为它选择的营业地点让中方作难。
早在1999月12月,永明和它的合资伙伴中国光大集团就宣布了将在天津设立合资寿险公司的打算,当地政府也表示大力支持。但到目前为止,中国宣布对外开放保险市场的城市只有上海和广州,尽管天津已被中美和中欧WTO协议列为首批开放城市之一,眼下还只能虚席以待。
但也就在今年2月中旬,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带领数百名企业家隆重访华,其商业目的十分明显,据悉解决永明的营业地点问题便是克氏此行的任务之一。按照这几年屡见不鲜的先例,中国领导人出访或外国领导人来访往往会互送「礼物」,而保险市场的开放已多次成为中方的一份厚礼。
与永明处境类似的还有美国利宝互助集团。利宝1998年才来华设立代表处,如果按先来后到排队,获得营业执照将遥遥无期。于是它想了一个讨巧的办法:中国不是要开发西部吗?其他外资公司不是不愿去穷乡僻壤吗?我偏选重庆,爆一冷门。2001年一开年,利宝的申请就递到了中国保监会,重庆市政府也帮着说话。但同样不幸,重庆也还不是开放城市。
当然,利宝与永明仅仅是「类似」而已。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永明已经拿到了进入中国市场的通行证,而利宝还排在申领通行证的长蛇阵里──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什么长蛇阵,大家一窝蜂地堆在只开了一条缝的大门口;有的想找一旁门,还有的想从窗户进去。但谁先进谁后进,除了各自的「造化」,更取决于这扇大门的开启者在WTO最终到来前准备拿出多大的力度。
WTO:没有结束的对弈
|
为了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中国首次对保险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首家通过评级的保险企业,其信用等级为AA级。 |
中国保险市场的大门在外力的推动下逐渐打开,尤其是1999年以后,越来越紧密地与WTO谈判联系在一起。无论中美或中欧,讨价还价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开放的时间、地域、领域等几个方面。
根据1999年11月达成的中美协议,在开放区域方面,目前仅允许外资公司进入上海和广州,中方将在加入WTO后的3年内取消地域限制。业务范围方面,目前外资非寿险公司仅可向外商投资企业销售保单,外资(合资)寿险公司仅可销售个人寿险保单,中国「入世」后5年内,这些限制将被取消。外资进入方式方面,寿险公司采取合资方式,外资占股不得超过50%,外方可选择合资伙伴;非寿险公司可以采取分公司或合资公司方式,外方在合资公司中可占股51%,中国「入世」2年后,可在华设立全资子公司。中国将全面开放再保险市场。
根据WTO规则,给予一国的待遇其他成员国也可享受,所以接下来便是欧盟集中力量攻打美国尚未攻克的堡垒。中国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但寿险保费只占世界的0.75%(1999年数),中方将其当成关乎国计民生、金融全局的重要领地,外方也把它看做一个富矿。中美、中欧谈判中都在寿险市场开放上锱铢必较,欧盟的谈判策略是:坚持外方在合资寿险公司中占股51%的要价,并以此为筹码向其他方面施压。
但是,「50%」据称已是中方最高决策层确定的一条底线,谈判代表严防死守终于保住,而欧盟却在其他方面换回了一些比中美协议更有利的条件。例如,外方将可自主选择中国的合资伙伴,可以在合资寿险公司中拥有「有效的管理控制权」,具体条款由合资双方协商解决,监管机关不得干涉;中国「入世」2年后,外资公司可享受国民待遇,寿险公司可以销售团体保险、健康保险、年金保险,非寿险公司可以向中国企业和个人销售各类保险(法定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除外);外资保险中介公司可在中国「入世」5年后进入中国市场。
捡了「大便宜」的欧盟欢呼雀跃,但双方的较量并没有就此结束。
2000年5月19日,中欧谈判签字的那天是个星期五。周末刚过,欧盟驻华机构就急忙召集其成员国保险公司北京代表处通报「好消息」:中国将「立即」向7家保险公司颁发营业执照,其中寿险5家,产险2家;另外将允许现已在华开业的2家公司设立分支机构──「立即」的确切含义是:中方同意在协议签订后60天内落实所有执照。
然而两个月过后,只有荷兰保险和意大利忠利保险获准筹建寿险合资公司,另外5张执照杳无音信。事后查明,所谓「60天协议」只是欧盟单方面的意思,中方并未签字。欧盟当时急急忙忙抛出来,一是为了向成员国表功,二是向中方施压。
10月,法国总统希拉克率欧盟高级官员访华。在北京期间,欧盟贸易委员拉米会见了法国保险公司驻京代表。众代表问:法国向台湾卖卫星,会不会影响法国保险公司拿牌?拉米答:我们建议中方一个国家给一个,但中国尚未加入WTO,现在没有义务履行「入世」后的义务。我们说按照协议现在还差5张执照,中方问如果我们给了你,你是否能保证中国加入WTO?不能?那就别着急。
类似的交锋在11月还有过一次。欧盟威胁中方:如果不给哪几家保险公司发执照,就不要指望欧盟再支持中国。结果中国硬梆梆顶了回去:给哪家公司执照是我们的内政,你有什么权利干涉!
临近2000年底,欧盟驻华机构再一次召集成员国保险公司通气:可能获得执照的是哪几家公司;随即又叮嘱道:最终的决定权在中国政府,如果你们愚蠢到向新闻界公布或者向中国保监会询问,一切后果自负!
欧盟懂得了「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中国保险界虚实设防
欧盟那厢唇枪舌剑谈着,这边中国已经摆起了八阵图。在业内外各种对策建议中,保险监管部门显然是接受了「对外开放必先对内开放」的观点,一反前些年小步慢走的风格,开始抓紧时间全盘布子。
1999年中美WTO协议签署后不久,中国保监会一次性地批准6家中资保险公司设立14家分、支公司,此举被媒体称为「民族保险业大扩军」;2000年动作更大,一年之内,冲劲十足的新华、泰康、华泰等股份制保险公司共设立了36家分支机构;国内惟一的再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分别在上海和深圳开设了分公司。香港中保集团则杀了个回马枪,获准在内地恢复业务。有评论说:港中保在市场充分竞争的海外历练多年,估计到时候还是可以和「洋保险」周旋一下的。
细心人还注意到了另一个重要特点:上述公司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及省会城市。与中方承诺将在「入世」后先行开放的城市相对照,你会发现在布点上多有重合。
此外,中国保监会还批准设立保险经纪公司8家、保险专业代理公司33家、保险公估公司3家。根据中国与欧盟的协议,外资保险中介公司可以在5年后进入中国市场,而保险中介恰恰是中国的软肋,不仅正宗公司稀缺,而且市场较为混乱。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10月24日,保监会一次批准筹建民生、东方、生命、恒安等4家寿险公司,并特别强调他们「仅具有与外资保险公司在境内合资设立保险公司的资格」。明眼人一看就懂:这种前所未有的做法是为了给急于进入洞房的洋女婿准备新娘。因为觊觎中国寿险市场外国公司太多了,即使现有的中资公司全体上阵速配也不够。虽然WTO协议中并未硬性规定外方只能与中方的保险公司合资,但中国显然不希望将来出现这种局面:外资保险公司进来与那些主业不是保险、也不懂保险、甚至对保险兴趣不大的中方合作,我们岂不扮演了一个给洋保险搭架子的角色?如此这般安排可谓用心良苦。
另有一处精心设计是招外资入股。几年前有过规定,外资可参股国内保险公司,比例不超过25%。2000年已有新华和泰康两家人寿保险公司完成向外资招股。对外资公司来说,这是一条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途径;对中资公司来说,这是一种利用国际市场扩充资本金的方法,双方各有所图。而监管机关则另有想法:根据以往的经验,外方哪怕只占有1%的股份,也会100%地较真,动不动就给「朱老板」写信�?銮乙庾使煞菁瓤墒淙胂冉芾砭�,又能督促公司规范经营,算是「多赢」。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等国有独资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亦已提上议事日程。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几年过渡期跑马占荒,操练兵马。
为何等待?是否值得?
《纽约时报》2000年的一篇年终专稿说: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天,中国保监会将手握多家外资保险公司的申请。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如果它打算拒绝申请,就必须在设定的时间内向申请人做出书面解释。这意味着,那些为拓展中国市场耗费巨额资金却常年得不到保监会通知的外资公司,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这显然是有感而发。
1992年,上海保险市场首先对外开放,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上海外资保险机构暂行管理办法》。后来开放区域扩大到广州,深圳也有了外资保险营业性机构,但管理办法一直「暂行」到今天。其中,关于外资保险在中国申请设立营业性机构的条件共有三条,即经营保险业务3年以上、资产总额50亿美元以上、在华设代表处3年以上(后改为2年)。
但是很多人并没有搞清楚,上述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足条件」�;痪浠八�,符合了这些条件,其申请才有可能被监管机关受理;至于能不能拿到营业执照,什么时候能拿到执照,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中国政府手里。
随着「入世」临近,这种情况必将有所改观。中国保监会一年前代为起草的《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已上报国务院该《条例》起草时曾徵求过在华外资保险代表处的意见,但何时公布、详细内容如何尚不得而知。据分析,关于外资保险申请营业执照问题,依然会实行「审批制」而不是「核准制」。因为即使中美WTO协议中也明确规定,中方可依据「谨慎」原则发放执照�?梢云诖氖�,《条例》肯定会比《暂行办法》更完备、更开放、更透明,最不济也会如《纽约时报》所预测的那样,好歹给人一个准信儿。
自1992年中国开放保险市场以来,先后有19家外资(合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不可捉摸的审批制,令更多的外资公司深怀「程门立雪」的伤感。一个代表处人吃马嚼一年下来,少则数十万多则上千万美元,到2000年底全国共有外资代表处199家,每年花费约2亿美元,其中还没算投入中国的各类赞助。有的公司已等待了十多年。
2001年新世纪伊始,《中国保险报》转发了一篇外国记者的报道,文中提出疑问:外国保险人为获得中国市场准入,进行如此昂贵的竞逐是否值得?
文章罗列了一组数字:按照1999年的数据,中国的保费总收入(约168亿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2.1%、日本的3.4%、德国的12.1%;中国非寿险市场的保费收入(63亿美元)仅比日本第三大非寿险公司──三井海上火灾1998年的收入略多一点;整个中国寿险市场的保费收入相当于日本第九大寿险公司──大同生命1998年的收入。该文继而发问:现在外国保险人有很公平的机会,通过收购一家陷于困境的中小规模的日本公司进入日本市场,轻易得到相当于整个中国市场的保费收入,何必要打破脑袋往中国挤呢?
这又让人想起那个耳朵起茧故事:制鞋厂派出两个代表到某岛国做市场调查,其中一个报告说,岛上的人都不穿鞋,没戏;另一个说,所有的人都还没有鞋、市场大大的。其实那位外国记者并非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只是觉得中国的市场准入条件过于苛刻,外资进入市场之后又受到诸多约束,打抱不平而已。
事实上,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后,不管它在几年内能拿到多少保费,与它每年上百亿美元的全球收入、上千亿美元的管理资产相比较,实在是毛毛雨。没有一家洋保险是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来的。何况中国已走上WTO的不归路,等待多年的洋保险谁也不愿在这个时候撤退。
未开放地区压力更大
2000年5月,正当中欧世贸谈判争得脸红脖子粗的时候,中资保险公司的首脑们搞了一次聚会,归纳出「入世」对民族保险业在短期内的三点影响:流失一部分人才,丢掉一部分市场,初期受冲击较大。
这些担忧是有道理的,但也有可商榷之处。比如徐正广就未必同意「挖人」的说法。
徐是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他回忆道:1992年刚到上海时,南京路这么热闹的地方晚上都是黑漆漆的,寿险只有简单的学生险,寿险人才等于零�!赣寻钜舜砣酥贫�,我们第一批招了20个人──当时全国就这么20个营销员──完全从市场上找人,自己培训�!苟裉�,上海滩已经活跃着数万名营销员,友邦也有了数千名营销员。
金盛人寿和安联大众两家合资寿险公司也表示,并不会刻意从别的公司挖人,因为新人虽然训练起来比较费劲,但较容易灌输自己的企业文化。德国合资背景的安联大众做过一个调查:排出最好和最差的业务员各50名,最好者中60%是30岁以上、以前从未接过保险业的女性。因此,与其说「流失」,不如说「流动」更确切。在上海,有保险公司甚至把招聘广告贴到了平安总经理办公楼层的厕所里,图文并茂,言辞恳切,「有意者请与某某联系」,留下了呼机和电话号码。
中方培养出来的高级人才确有不少被外资公司聘走了,但反向流动也不是不可能�;┎撇O展揪陀辛礁霾棵抛芫硎谴油庾蚀泶Α溉俟椤沟��!甘σ闹ぜ家灾埔摹�,跟「海龟」(海外归来)差不多。平安的总精算师、CFO、电子商务CEO干脆就是外籍人士。如今中国证监会已经有了梁定邦、史美伦,焉知明天保监会不会引进史定邦、梁美伦?
此外,「丢掉市场」也只是相对而言──丢掉的是市场份额,业务绝对量却是增加的。比如上海人保虽然还是龙头老大,但2000年仅占有上海非寿险市场份额的50%。过去中国人寿占了上海寿险市场八九成份额,现在平安坐庄,2000年的份额则只有43%。资料显示:上海市场的整个保费收入已经由1994年的约30亿元扩张到了2000年的约129亿元,发展速度远超过没有外资竞争的地区。
说到开放的冲击,已不是一个新话题。上海是最早开放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城市,也是保险业最发达、经营最规范、市场秩序最好的城市。在一个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里,多一家少一家公司,人们已不会感受到太大的压力,倒是那些尚未开放但已被列入开放清单的地区,将承受较大的冲击。但没有现实的冲击,这些地区将永远在恐惧的阴影中战战兢兢,不痛死也会愁死。
2001年春节过后,在一次国内保险界新闻宣传座谈会上,保监会一名官员提醒保险公司的宣传干部:「以后少提『民族保险业』,要多宣传『中国保险业』�!�
门既已被推开,只会越来越大。门里门外的人都在忙自己的事。
摘自《财经》2001.3
中国市场上的保险公司
公司 组织形态 备注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国有独资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国有独资
中国再保险公司 国有独资
新疆兵团财产保险公司 国有独资 经营区域:新疆
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 中资股份制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 中资股份制
华泰财产保险公司 中资股份制
新华人寿保险公司 中资股份制
泰康人寿保险公司 中资股份制
天安保险公司 中资股份制 经营区域:华东区
大众保险公司 中资股份制 经营区域:华东区
华安财产保险公司 中资股份制 经营区域:华南区
永安财笙保险公司 中资股份剐 经营区域:西北区
民生人寿保险公司 中资股份制 筹建中
东方人寿保险公司 中资股份制 筹建中
生命人寿保险公司 中资股份制 筹建中
恒安人寿保险公司 中资股份制 筹建中
香港民安保险公司深圳分公司 香港独资
香港民安保险公司�?诜止尽 ∠愀鄱雷�
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 美国独资
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 美国独资
美国友邦保险公司深圳分公司 美国独资
美亚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 美国独资 与友邦同属AIG集团
美亚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 美国独资 与友邦同属AIG集团
美亚保险公司深圳分公司 美国独资 与友邦同属AIG集团
东京海上火灾保险株式会社上海分公司 日本独资
丰泰保险(亚洲)公司上海分公司 瑞士独资 皇家太阳联合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 英国独资
美国联邦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 美国独资
中宏人寿保险公司 中加合资 公司所在地:上海
金盛人寿保险公司 中法合资 公司所在地:上海
安联大众人寿保险公司 中德合资 公司所在地:上海
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公司 中美合资 公司所在地:上海
中�?盗耸俦O展尽 ≈邪暮献省 」舅诘兀荷虾�
信诚人寿保险公司 中英合资 公司所在地:广州
恒康天安人寿保险公司 中美合资 公司所在地:上海
永明与光大合资的寿险公司 中加合资 筹备中
荷兰保险公司与中方合资的寿险公司 中荷合资 筹备中
忠利保险公司与中方合资的寿险公司 中意合资 筹备中
三井海上火灾保险公司分公司 日本独资 筹备中
三星火灾海上保险公司分公司 韩国独资 筹备中
资料截止时间:2001年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