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中德两国影人历时十年,耗资两千万美元,包揽“德国奥斯卡”四项大奖的《拉贝日记》,于北京举行亚洲首映式。图为《拉贝日记》主创亮相当晚首映式红毯秀,(左起)制作人本杰明·赫尔曼、导演傅瑞安·加伦伯特、主演乌尔里奇·图库尔、张静初、袁文康,并将首届拉贝和平奖颁给本片日籍主演香川照之。 中新社发 李学仕 摄
昨日,《拉贝日记》与《金钱帝国》同日上映,虽然两部影片看上去毫无共同之处,实际上却有着殊途同归的味道:都是讲述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一个是南京大屠杀,一个是香港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但看过之后,两部影片都走上了同样的路数:《拉贝日记》不过是德国人在二战中唯一一次自我标榜的机会,而《金钱帝国》不过是一场江湖、黑帮、情色加警匪的港片大杂烩。而他们另一个让人略显尴尬的共同点是:看过《拉贝日记》才知道《南京!南京!》拍得多么有诚意;看了《金钱帝国》,你一定会有冲动回家重温一遍《雷洛传》。
《拉贝日记》:德国人的个人英雄主义
就历史来说,拉贝是不是英雄?是,绝对是,因为他挽救了不少中国人的性命。如果你把影片看成英雄拉贝的成长史,或许会更容易理解一点,因为在二战期间,德国实在是缺少这样正面的故事流传。
昨日在看片会上,常常会有人发出嗤笑声,这不是不合时宜,实在是因为片中不少情节的设置太“商业”:比如,为了给张静初扮演的琅书来一场战乱中的异国情,不惜安排她孤身从保护区出走,并传奇般地杀掉两个日本兵,埋葬了曾虐待她的父亲,还能全身而退,并与德国外交官展开一场异国恋……看到琅书被日本人发现,还跑回金陵女中,差点连累所有的姐妹时,银幕下不少观众都愤怒了:“这样的情节安排,简直就是把观众当弱智”。
拉贝应该值得被感动,可是看完这部电影后,你很难被感动。我想,每一个中国人再看1937年的南京,都应该准备大大的一块巧克力挽救低落的情绪,而不是这部《拉贝日记》带来的愤怒与失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