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一月二十五日电(记者王永志)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在去年十二月下旬进行了四季度经济学家信心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持续增强;同时认为今后宏观调控宜突出市场手段。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潘建成说,这一调查遴选了国内有代表性、对宏观经济有研究的五十二位经济学家,通过问卷了解他们对当前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并征求他们对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及改革的建议。
据悉,四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五点九二,比二季度和三季度分别提高0点六四和0点三八点,接近一季度六点一四的高点,显示经济学家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在经过二季度的短期回落后逐步得到增强。
七成的经济学家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表示“满意”,与三季度持平;百分之二十八认为形势“好”,比三季度增加六个百分点;百分之二认为“差”,比三季度减少六个百分点。
关于对未来六个月的趋势判断,四分之一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形势会“好转”,百分之七十一认为将保持“不变”,只有百分之四认为会“恶化”,预期经济景气指数为五点八,分别比二季度和三季度提高。
学者认为今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消费需求增长将有所加快,而外贸顺差呈缩小趋势。预期物价水平保持温和上涨态势,通货膨胀压力不大。
针对央行于去年十月实施的利率调整,经济学家普遍表示支持。并认为,国外主要货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存在高估倾向,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对此,三分之二的经济学家认为去年人民币汇率应做调整,三分之一认为不应做调整,赞成调整的经济学家中,七成认为调整幅度应在百分之五以下,三成认为调整幅度应在百分之五以上。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去年的宏观调控对今年的经济增长将会产生滞后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二00五年GDP增长超过百分之九的经济学家只有百分之十七,比三季度的同类比重减少八个百分点。
专家认为,二00五年宏观调控宜以市场手段为主导,百分之五十七的经济学家认为行政手段最有效,百分之三十三认为货币政策最有效,一成认为财政政策最有效。三分之二的经济学家希望今年的宏观调控采取“市场化手段主导”的方式,三成认为应采取“行政性手段和市场化手段并重”的方式,只有百分之二认为应继续采取“行政性手段主导”,百分之二认为“不再进行宏观调控”。
尽管二00四年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学家仍提醒调控不能代替改革,不可期望用短期手段来解决长期性问题。为此,必须加大改革力度,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关于今年最希望取得突破的改革,按经济学家选择比重的大小依次是:税制改革、放宽金融领域市场准入、融资体制改革、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建立更有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