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2日电 据最新一期《瞭望》周刊报道,随着粮食供给的增加,粮食价格逐步平稳,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未来CPI涨势趋缓。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企业原材料存货上升的速度明显高于产成品存货。这种囤积原材料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通胀预期,表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正在加强对CPI的影响。
尽管4月份以来的政府宏观调控对几大过热行业的产品价格上涨有所遏制,但由于房价不断上涨,钢材拉动了化工等生产资料价格绝对水平由降转升。加上今年以来电力、能源、煤炭、运输供应全面紧张,国际油价高企,生产资料产品更是面临较大的涨价压力。
比如,尽管前9个月电力价格已经两次上调,但仍然难以有效减轻电煤价格上涨给发电企业造成的成本压力。一些地区公路运价涨幅一般在30%左右,明显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这些都使CPI积累了较大的价格上涨压力。
事实上,目前CPI渐趋稳定,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对上游生产品价格控制的结果。例如,10月份国际原油价格上冲到55美元一桶,但国内成品油零售价依然维持不变。原因就在于行政手段对油价的控制。这一方面导致了炼油企业利润下降;另一方面导致了成品油需求无法合理回落。
但这种行政性价格管制终究不能长久。除非国际油价在短期内一直下落,否则只要管制放松,油价必然上涨,会连锁带动下游及成品油的消费品价格上涨。更重要的是,今年以来,国际油价上涨成了导致农业生产资料中尿素、硝酸铵等价格的快速上涨的重要推动力,使农业生产成本的快速上升。粮价未来走势仍然高企。
而且,由于土地供应的严厉控制,间接导致1-9月份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涨提高13%。居住类价格也已连续6个月持续上涨,水电价格同比增长12.3%。
因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CPI上升的压力不仅没有减弱,反而积累着较多的上涨因素,不容乐观。(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