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4日电 昨日美国纽约州诞生了第一位华裔众议员。欧洲时报文章指出,这一结果不仅代表在美华人参政的成功,而且折射出华人参与美国主流生活的意识开始渐渐成熟。
据了解,纽约州众议员竞选辩论会10月26日在华人聚居的纽约皇后区法拉盛举行。共和党候选人谢美琳、民主党候选人孟广瑞以及绿党候选人周长青分别阐述了自己的政见,并回答了媒体和民众的提问。
欧洲时报文章分析指出,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由华裔候选人用母语——汉语进行竞选辩论,标志着华人参政意识已有突破性的飞跃。
随着美国总统大选以及部分参议员选举进入倒计时,华裔政治领袖均加紧为各自政党的宣传造势活动。观察家认为,与2000年大选时相比,今年华人社区的竞选活动更加有声有色,这是一种可喜的变化。
美国人口统计局2002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美现有华裔230多万人,其中虽然不乏商界、学术界、艺术界的佼佼者,但相比之下,华人在政界的声音始终比较微弱。过去10余年内,骆家辉、赵小兰等杰出华裔人士成功跻身美国政坛。然而,华人整体参政热情仍有待提高。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数字,目前全美亚裔选民人口已突破600万,但选民登记率只有53.4%,实际投票率仅为31.2%,比全美平均投票率低约10个百分点。
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障碍固然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但亚裔选民不关心政治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而且已引起部分有识之士和民权组织的关注。他们多年来一直呼吁亚裔民众改变当“局外人”的心态,积极投身美国政治,以维护少数族裔的合法权益。
可喜的是,大批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在生活稳定、事业成功后,开始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参政议政方面,华人逐步在美国主流社会展露形象、发出声音。谢美琳指出,新一代移民已改变“落叶归根”的传统观念,转而追求“落地生根”,不仅要入籍,还要从政,融入主流社会。
同其他族裔一样,华人参政也会根据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政治、经济利益,而选择加入不同政党,提出不同诉求。此外,由于对美国党派政治了解有限,许多华人选民在投票时,往往将候选人能否为本族裔谋求利益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选民的公民性毕竟大于族裔性,国家利益高于族裔利益。因此,广大华裔选民在参加大选投票时,应站在更高角度上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