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经济学家的名字与一些新名词紧紧相连,比如“吴市场”、“杨承包”、“曹破产”等等。这些经济学家虽然不是手握权柄的强者,却是一群掌握经济规律的、影响强者的智者,他们用自己智慧的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也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当代经济学界,有这么一位经济学人,他较早地提出企业实行股份制的著名理论,并积极宣传、推行股份制,因而被社会和经济理论界誉为“厉股份”。他就是倡导中国股份制的第一个腕级人物、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
爱好文学却转向科学
厉以宁出生在古城南京一个职员家庭,四岁时随家庭迁居上海,先后在上海中西女中附小、渭风女子小学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41年,厉以宁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名牌中学上海南洋模范中学�?谷照秸诩�,他不得不再次随家迁徒,辗转于江苏扬州、湖南沅陵等地。扬州震旦中学、湖南雅礼中学及扶轮中学、南京金陵大学附中都留下了他求学的足迹。几所名牌中学各有所长,师资一流,打下了厉以宁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使他终身受益,为他日后“出山”蓄下精神营养。
从小学到中学,厉以宁一直偏爱文学,曾熟读中国古典文学《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和诗词;爱读外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莫泊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以及中国现代文人鲁迅、巴金、茅盾、沈从文等人的作品。读书陶冶了他的性情,净化了他的心灵,滋润了他的精神,开阔了他的视野,扩大了他的胸怀,使他的思想人格日趋成熟。每当他完成一个作品,同学们都争相传阅,被他那种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同情心和燃烧的热情以及对未来充满憧憬和信心的乐观精神所感染、鼓舞。厉以宁小时候便能背诵许多唐诗宋词,读初二时,曾用“山外山”的笔名写了不少小说,在学校的壁报上连载。厉以宁把他自幼所感受到的一切凝聚在他所塑造的主人翁形象中,倾注在主人翁的言行上,引起了师生们的强烈共鸣。由于厉以宁少年时生活、学习在湘西,因此沈从文的作品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在中学时总是把沈从文的小说作为枕边的读物。有人说,厉以宁如果沿此走下去,很可能中国的文坛上会多一位作家。但是,他若如此发展下去,经济界便可能少了一位中国的“格林斯潘”。
在湖南省沅陵县雅礼中学读书的这段日子,是他一生最流连忘返的时光。他常常在暮色苍茫的黄昏独立在流江之滨,眺望蒙蒙的青山,隐隐的小洲、远去的白帆及荡漾的碧波,倾听阵阵涛声起伏的号子、倦归的鸟语及爽爽的江风。
美丽娇娆的山河,苦难深重的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学,含辛茹苦的求学……尤其在厉以宁成长的这段峥嵘岁月里,日寇的侵略,内战的烽火,民不聊生的惨景无不使这位热血少年激扬、昂奋,甚至愤怒,厉以宁也曾想过像前辈那样,用文学唤醒国人的良知,复苏国人的善性,升华国人的境界,从而复兴中华文明。
1946年,厉以宁重返南京,转到南京金陵大学附中读高二,这里拥有一流的数理化师资,可塑性极强的厉以宁的兴趣逐渐从文学转向自然科学。老师让厉以宁担任学习委员兼化学课代表。他将化学元素周期表倒背如流,俨然一个科学家。高中毕业前夕,学校组织厉以宁所在班全体同学去一家大型化工厂参观。喧闹的机器,庞大的厂房,林立的烟囱,严肃的化学工程师,忙而不乱的工人,给厉以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置身于生产第一线,厉以宁早已忘记了自我,他的心已经融会到了中国建设事业中。他想,如果全国每一座城市都拥有这样阵容齐备的化工企业,国家能集中全国财力物力投入到工业建设上,而不是刮民财,挖国库,闹分裂,打内战,那么,拥有5000年悠久文明的华夏就不会沦落到落后挨打、备受欺凌,就一定能从积弱积贫的困境中走出来,再创辉煌。于是,“科学救民”、“实业兴国”的理想从此萌发在青年厉以宁的心里。正如他后来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的:“那次参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了解到化肥生产对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于是决心走‘工业救国’的道路�!�
闯进经济学殿堂
金陵大学附中的读书生活是厉以宁命运的转折点,鉴于他出色的数理化天赋,加之他后天的勤奋努力,高中毕业时厉以宁以品学兼优、总分名列前茅的成绩被保送到金陵大学深造。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化学工程系。这是他立志做一个化学家的新起点,也是他实现工业救国伟大抱负的第一步。
1949年2月,厉以宁以优等生资格接到了金陵大学化学工程系录取通知书�?梢陨柘�,如果按照这条路走下去,不知今天的厉以宁在化学领域又会作出一番怎样的业绩。然而,世事沧桑,情势很快就发生了变化。该年4月,南京解放。当年12月,厉以宁到湖南沅陵参加工作,他先后担任过县教育用品消费合作社会计、县修建委员会事务员。他很高兴自己从此参加到新中国建设大军的行列中,这可以说是他第一次与他所毕生为之奋斗的经济学发生直接的关系。
1951年夏,已参加工作两年的厉以宁又想参加高考。为方便起见,他就委托当时正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的赵辉杰代为报名�;越茉抢饕阅醒贝耐�,是他最好的朋友之一,一同在湖南雅礼中学读过初中。从厉以宁做过会计的工作经历和文理廉优的文化基础以及社会需要等几个方面考虑,赵辉杰认为厉以宁选学经济系最为适合,优势较大,就替老同学做主,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大学经济系。厉以宁后来回忆道:“至今我愈来愈觉得赵辉杰代我填报的第一志愿是最佳选择�!�7月,厉以宁在长沙应试,8月接到了录取通知书,他“如愿”以偿考上了北京大学经济系。从此,拉开了他终生致力的经济理论学术生涯的序幕。
1955年,厉以宁毕业后留校,希望从事经济理论和中国现实问题的研究。他认为自己口才不好,所以不愿讲课,打算毕业后到科研单位工作。厉以宁留校后曾长期从事经济系室资料编译工作,这对一心想在经济学科研上有所作为的年轻人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合适的岗位。但他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利用在资料室工作的这段时期,为以后有所作为积蓄能量。当时的资料室工作与现在不同,除了供老师借阅图书资料外,还要搜集、整理、编译新的资料,这对厉以宁来说是如鱼得水。面对大量的中外经济学原著和几十种国外经济学期刊,他如饥渴地一头扎了进去,接触各种经济学观点,翻译经济学原著和论文,后来还担任了北大经济学系系刊《国外经济学动态》的主要撰稿人。
厉以宁多年的深厚积累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长期被压抑的能量得以释放,迸发出惊人的力量。他积极投入到教学和研究工作,首先开设了《现代西方经济学概论》等近十门课程。到现在为止,厉以宁独立完成或与人合作完成的著作有50多部,发表的学术论文达数百篇!他欣喜地看到,随着中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他的许多经济思想已经成为政府决策的一种参照。
经济学巨腕也诗情飞扬
他的非均衡经济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他的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他因此而同时受到经济理论界和普通中国民众的注目……当今,不知道厉以宁是经济学家的恐怕不多,而知道厉以宁还是一位诗人的恐怕极少。他在公众的印象中,是一位严谨、睿智且有独到见地的经济学家,其实伴随他人生历程的不仅仅有经济思想,更有着充满激情与哲理的诗意,两者相互交融,构成他独具魅力的人生。
做诗不是诗人的专利;读过厉以宁的诗词,甚至觉得非专业诗人往往能产生出好诗,因为“诗者,志之所至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拔叶允实男巳�,是在中学时代培养起来的。40年代,我先后就读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扬州震旦中学,都是国内著名的学校,不但重理,而且重文,造就许多优秀人才。我的中学语文老师擅长诗词,在他们的诱导和影响下,很早就开始学写诗词,后来成为终身爱好�!崩饕阅�17岁时填的第一首词《相见欢,仪征新城途中》,当时在南京读高中的他春假期间回家乡仪征途中所做的诗句美妙委婉,读来使人如临其境:“桨声篙影波纹,石桥墩,蚕豆花开一路水乡春�!闭獾谝皇状恃细癜凑丈香灼�、下阕二仄二平的要求,意境清逸淡雅灵动,用词浅易平实而又十分讲究。
厉以宁的诗词功底得益于他的中小学的国文老师,诗词格律是老师教的,而诗韵词韵是他自己下功夫熟记的,他能默写出几十种词牌的正谱。厉以宁认为诗词对一个人的人生修养有潜移默化作用,“一首好诗,往往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做诗填词,可以修身养性,抒怀遣兴,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广阔胸怀�!�
如果不是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北京大学经济系,也许今天的厉以宁会是一位职业诗人。他后来开始了毕生从事的经济学研究,但吟诗赋词的兴趣却始终未减,这种爱好也的确给他多年沉闷而又艰辛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慰藉。( 文 / 吴志菲 摘自《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