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20日电 台湾当局规划在明年与美国合作发射被称为“一箭六星”的小型卫星——“华卫三号”。
据香港商报报道报道,台“太空计划”实验室称,“华卫三号”目前已有一颗完成组装,正在进行测试;另外岛内大学也正在发展另一个小型卫星计划──“蕃薯卫星”,已经完成数颗1公斤左右的卫星,目前正等待发射。
据台“太空计划”实验室称,“华卫三号”的每枚卫星重达70公斤,搭载气象相关的仪器,可用于全球气象观测、预测之用。而蕃薯卫星“则由岛内大学自行设计组装,预计将携带大气分析、太阳光谱分析的器材,并测试微机电使用的情形,以供后续研究。
此外据了解,另一个预计今年5月在美发射的“华卫二号“,重达700多公斤,属中型卫星,可携带许多遥测系统,进行地表、水文、农业等监测,另有观测大气红色闪电等放电现象的科学数据。
背景资料:不断调整的台湾“太空计划”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当局就提出了一个“五年卫星发展计划”,并在1988年11月由台“行政院科技顾问组”成立了“台湾人造卫星发展及应用研究小组”,委派成功大学航空太空研究所牵头进行研发工作。
1989年10月,台湾当局批准了“发射卫星计划”,包括研制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两个部分,预算拨款100亿新台币。但此计划中运载火箭部分遭到美国的反对,台湾又被迫于1991年8月确定了新的宇宙开发计划,即“太空卫星计划”。
1992年1月,台湾选定新竹和台南为卫星研发基地。1993年,台湾又制定了一个新的“通信卫星发展计划”,“太空卫星计划”则被中断。直到1995年,才最后确定“太空科技发展长程计划”。该计划一期工程预计到2006年共投入新台币150亿元,采用自主或合资方式研制一、二、三号“中华卫星”。
1999年1月27日台湾成功发射“中华卫星一号”(以下简称“华卫”)后,“华卫二号”预计于今年11月升空,同时,“华卫三号”的研制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该计划二期工程包括在2008年发射两颗卫星,2011年开始陆续发射5颗微型卫星,最终建立起卫星侦察预警网。同时,还将从2011年开始发射10—15枚探空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