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28日电 新近出版的《瞭望》周刊发表文章写到,未来中国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制约因素,在于能否培养和造就一批真正有深邃的科学思想、有国际一流的学术能力,能够组织、规划、完成重大创新的世界级科学家。专家呼吁,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应从战略上来关注科技人才问题。
文章称,泱泱13亿人口的大国,迄今却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问鼎“诺贝尔奖”——这已经成为国人心中多少有些无奈的“情结”。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基本国情是,中国严重缺乏世界级科学家,而这种短缺状态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性改变。
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缺乏科学传统,缺乏自由研究所需的“沃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形成了由政府“养着”的科学建制,自由选择和竞争等科学研究的最基本规律都受到很大限制。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初步建成了包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和各类中介机构在内的创新队伍,但人才分布不合理、流动不畅、创新潜力未能发挥等致命问题始终困扰着科技发展。
专家认为,应从战略上认识科技人才对中国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制定相关战略规划。要花极大代价,努力形成利于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土壤,因为贫瘠的土地无法长出硕果。首先要加强制度创新,改革科技人事管理制度、现行分配制度、科技预算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其次要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科研环境,使科技人才能够在实践中脱颖而出,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廖小罕则表示,要借鉴科学强国科技拔尖人才培养的全球视野。中国的科技发展长期以来习惯于在国内进行资源配置,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更是如此。
廖小罕建议,中国科技发展必须迅速确立相应的全球战略,建立来去自由的“绿色通道”,加大吸引海外人才归国服务的工作力度。以重要岗位公开招聘国际一流人才,以科技项目和人才计划吸引优秀人才,以启动经费吸引有潜力年轻人才。(浦树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