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一月八日电 今天出版的香港多份报章纷纷发表社评,对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七日所做的二零零四年施政报告给予积极评价。
《香港商报》的社评说,董建华新的施政报告充分汲取了以往掌握民情不足、了解民意不够的教训,决心推动民本施政,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与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沟通、交流,倾听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声音,直接感受市民的疾苦和要求,为搞好特区政府的服务,充分做好民情民意的调查工作。这也是董建华这次施政报告的重点之一。
《大公报》社评说,施政报告以回应香港广大市民的诉求为主线,突出经济民生、改善施政和政制发展三大方面,抓住了问题要害。社评指出,经济民生始终是市民关注的首要问题。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经济自去年下半年起开始复苏,在经济低迷下煎熬多时的香港市民,自然希望这来之不易的复苏势头能够持续下去。因此,政府把新一年施政重点放在把握机遇,加快转型,倾注全力发展经济,是完全符合市民意愿的。
社评说,施政报告在继续改善营商环境,发展壮大金融、工商支持、物流、旅游等支柱产业方面提出了可行的方策,除了建议兴建更多货柜码头外没有太多新猷,主要是扎扎实实推进已经安排的各项工作,应是切合实际的做法。在香港经济刚刚开始好转的时候,政府明白要妥善处理削减财赤和维护民生的关系,让市民得以休养生息,乃恤民困、得人心之举。
对于施政报告中有关政制发展问题,《文汇报》社评指出,港人必须明白,香港毕竟是中央政府辖下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是“高度自治”而不是“完全自治”,更不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香港的高度自治权来自于中央政府的授权﹔中央政府拥有香港政制发展的宪制性主导权,香港不可能自行决定政制的检讨改革。了解这一点,就不难理解董建华的施政报告为什么要强调特区政府须就政制检讨与中央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充分商讨,然后才能确定有关工作安排。
《星岛日报》社论说,报告中有关政制发展内容虽然只占短短四段,但每段每字都经过仔细斟酌。当中提及政制发展关系到《基本法》的实施、内地与香港关系、香港各界利益和香港的长期稳定繁荣,与国务院港澳办发言人谈话中的“四个关系”遥相呼应。该报认为,香港政制发展较现实的方法,是因应客观环境,透过理性对话,以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