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0年代初的时候,也许把欧美80年代流行的软件拿到中国来,就会受到中国客户的欢迎。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客户的需求也正经历一个加速增长的过程。现在,十年前国际市场上的软件产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中国客户的需要。
作为一家全球性管理软件厂商,SAP的产品和技术不仅直接影响着上万家企业日常运营与管理,其经过多年拼杀积累下来的成功经验更值得中国这样一个软件业的新兴市场学习。
尽管自主创新早已成为我国各个产业的方针指导,但被夹在生存与创新夹缝中的国内企业,如何与现实和未来进行博弈则仍将是一个长期难题。作为SAP中国研究院总裁的芮祥麟近期表示,“专心于技术研发将有助于国内软件企业长期发展”的言论受到多方重视。在接受本站专访时,芮先生专门针对国内软件产业的自主创新与未来发展进一步提出了自己想法。
记者:您应该是九十年代SAP派到中国来的第一人,请问您怎样看待中国软件业过去十余年来的发展以及目前的现状?
芮祥麟:1994年我到中国的时候,中国的软件业尚在萌芽时期。经过这十几年来的艰苦创业,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本土一批软件企业,如用友、金碟、东软等,都已经从小企业发展成为几千人的大型软件公司,并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及产品。从市场和客户需求的角度而言,我个人的体会是,90年代初的时候,也许把欧美80年代流行的软件拿到中国来,就会受到中国客户的欢迎。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客户的需求也正经历一个加速增长的过程。现在,十年前国际市场上的软件产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中国客户的需要?梢运担泄突У男枨笥胧澜缡谐〉牟罹嗾诳焖偎醵。我们把TechEd(技术大会)引进中国也是想帮助中国的客户和合作伙伴能够与全世界的SAP生态圈保持同步。
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软件产业如果能够依托本土市场的资源和优势,抓住机遇,进行自主创新和产品优化,并找到自己的蓝海,成为未来的软件强国是指日可待的。当然,为了取得市场成功,一些软件厂商进行概念炒作也可以理解,但是缩小概念与产品的差距,保证研发工作能够实现那些新概念的美好承诺是更为紧迫和重要的。以SAP为例,从2002年开始,我们就已经在SOA领域投入了天文数字的资金,经过数千位优秀软件工程师五年的努力,直至2007年底才推出第一款SOA产品。时至今日,SAP也仍处于对SOA和SaaS这些新概念的初步实践阶段。我相信,国内领先软件企业也必定经历过同样艰难的孕育和摸索过程才有了自己的产品。同时,在新老技术架构的转变中,我们还必须从客户角度出发,本着踏实稳健的发展态度,帮助客户平稳的过渡到新的架构上来,我认为,这部分也是最为艰难而漫长的。
记者:您去年出版了一本题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书。请问您撰写该书的初衷是什么?
芮祥麟:由于SAP在企业管理软件方面的市场知名度,近些年来,中央及各省市的官员经;嵫胛胰パ萁。他们所关心的话题都集中在如何让中国软件业踏上自主创新的道路。从目前中国软件业的现状来看,很多小公司并无核心技术,而主要是为国外大型软件企业提供一些咨询和外包服务。如何让中国软件产业从这种纷乱的现状中成长为一个强大而集中的产业,孕育出能够从事完整创新的自主型产业,这是过去几年中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另一方面,作为一家全球性的大型软件企业,SAP在中国设立研究院,其目的不只是做一些本土化工作,而是已经把一些最关键的技术,比如中小企业管理软件的研发工作放到中国本土来。因此,从技术含量、研发流程到人才管理,SAP中国研究院都已经积累了一些切实的经验体会,而且非常愿意与本土软件业的同仁分享。就我个人而言,我也是一名中国人,一个软件从业者,能够以己微薄之力为本土软件业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有朝一日看到中国软件产业能够日渐强大起来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撰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我个人对软件行业的一些认识与诸位分享,希望能对中国软件业走上自主创新之路提供一些参考,也更希望SAP中国研究院能够在其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帮助国内厂商朝着自主创新的道路迈进。我们真心希望中国本土能够孕育出一批优秀的全球性的软件公司。
记者:诚如您书中所言,中国软件业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蓝海”。那么该如何找到这片“蓝!蹦?
芮祥麟:提到个人电脑操作系统,我们会想到微软;提到数据库,我们会想到Oracle;提到ERP,我们会想到SAP。从软件业近几十年的发展来看,这些成功企业都不是贪恋于在“红!敝胸松,而是在市场中独辟蹊径,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80年代,微软看到了PC市场的潜力;90年代,SAP在ERP领域找到了契机;最近几年,Google在网络搜寻方面独树一帜。同样,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中国软件业也不能依靠人海战术,软件外包不可能有前途。当然,我不是预言家,不能为诸位指出属于中国软件产业的“蓝!本烤乖谀睦,但我坚信,这片蓝?隙ù嬖,这也是非常值得我们今后继续探讨的问题。只有找到蓝海,你才能在其中任意驰骋,实现梦想。
在此过程中,配套措施不容忽视。首先是教育体系,要保证你的人才与国际市场接轨,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制作出一流的产品。其次是资金,我非常希望中国能出现像美国硅谷一样的软件培育基地。只有形成一整套完备的融资渠道和措施才能为中国软件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支持。
记者:九十年代初,您曾亲手培养了中国第一批企业软件实施顾问。请问他们目前的事业发展状况如何?
芮祥麟:对我来说,培养第一批软件实施顾问对于中国企业软件的发展而言意义非凡。他们中许多人后来加入了SAP,九十年代末,其中一些人到美国谋求发展,另一些人则在中国市场自主创业。有的拥有了自己的企业或者成了知名咨询顾问公司和本地软件企业的骨干,有的则当上了本土知名企业的CIO。他们正在为中国企业管理软件市场贡献力量,并为本土软件业生态环境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然,这种桃李满天下的局面,也让我本人感到非常欣慰。
记者:请问SAP是否可以在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方面与中国同行分享?
芮祥麟:我们一向非常重视完善自己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特别是在培养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方面我们可以说下了很多功夫。除了在产品研发上开放的研发氛围和环境之外,我们还从各个角度去帮助他们规划职业发展路线。例如,员工从进入SAP中国研究院开始,就有三条路可以选择,技术专家,项目专家和管理人才。他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调整并提出申请。另外,他们还有机会模拟参与公司的日常运营工作,并对企业文化,福利制度等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对于创新成果和好的建议,我们会在各部门之间分享并加以表彰。
在此我们非常希望能够通过各种形式把我们的业务流程介绍给外部的同行业人士。把我们所知的先进管理经验推广到整个软件行业。今后,我也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本书,把我们获得的最新经验及时与大家分享。
芮祥麟简介
芮祥麟先生现任SAP中国研究院总裁和韩国研发中心总裁。目前SAP中国研究院拥有超过1200名软件工程师和方案架构师,主要研发领域包括:SAP中小型企业解决方案、行业最佳业务实践解决方案、企业级SOA、客户订制开发、产品国际化服务等。凭借中国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前景,SAP中国研究院已经成为SAP全球第四大研究院。
芮祥麟先生在软件行业从业超过20年。他于1992年加入位于德国沃尔多夫的SAP 公司,担任高级平台软件工程师,1993年作为解决方案系统架构师调任至SAP北美研究院,并专注于下一代产品的研发。芮祥麟先生在SAP中国工作也已超过15年,在创立SAP中国研究院以前,他曾担任SAP大中国区高级副总裁,负责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的咨询业务,带领200名顾问为该地区超过500家的公司成功地实施SAP项目。
2005年,芮祥麟先生被北京大学微电子及软件学院聘为该院的特别客座教授,主讲全球软件研发与ERP解决方案。2006年,芮祥麟先生以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术被欧盟邀请担任中国-欧盟信息技术合作项目欧方评审委员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芮祥麟先生的职业生涯始于1988年,最初任职于位于德国鲁尔区的提森克鲁伯钢铁公司(ThyssenKrupp) ,担任其软件工程师2年;在加入SAP之前,他还作为系统工程师在德国慕尼黑的欧洲航空防卫及太空公司(EADS, European Aeronautic Defence and Space) 工作两年。
芮祥麟先生1960年生于台湾。1982年,芮祥麟先生于台湾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1988年,他获得德国Siegen大学自动控制工程硕士学位并在1988-1993年期间完成了自动控制博士研究。2000年,他完成了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高级管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