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中共近来发文部署选举十七大代表,2220名十七大代表的选举将在明年6月前完成。选举方案中的若干新举措引发传媒普遍关注,其中广为注目的是各省、区、市在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之前,要向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并听取意见。
中共党内选举代表,需与党外人士“通气”,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
众所周知,中共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过去虽然一直是选举产生,但须在党内先推荐、酝酿、平衡、讨论后再进行。此前大陆各级党政机构在换届人事安排上,有事前通报并听取民主党派意见的程序,但作为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之前的选举安排,没有明确需与民主党派“通气”。
4年前的十六大代表的选举强调在程序上保证民主,但也都限于党内。尽管当时浙江、新疆等省区开始试行接受民众监督,但也没涉及与民主党派“通气”。
中共党务专家解读十七大这一变化时认为,中共决心在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的同时,在党务上趋向党外透明,提高认同度,进而营造政治体制改革的民主氛围。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高新民认为,中共是个长期执政的党,是中国的领导核心,党的事务影响到整个社会,向民主党派征求意见有利于获取党外认同,加强执政基础。
而此间政情观察人士则更愿意将此举看作是中共推动政治和谐的制度安排。政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而敏感的组成部分,现代政治集中表现为政党政治,党际关系和谐是政治和谐的基础。
从大陆目前的政治状况来看,加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团结成为实现政治和谐的当务之急。因此,中共扩大党内民主,可以看作是为增加党内政治和谐;而党务向外,以透明获得更大范围和程度的认同则是为增加党际之间的和谐。
与事先“通气”相类似的举措,对长期执政的大党在和谐语境下处理党际关系, 改善执政党形象,完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和谐政治道路等都可能具有“破冰”意义。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社会各种群体的利益和谐共存、协调实现。在各种利益中,政治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政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保障。
而政治协商制度正是保证政治和谐的重要制度。巩固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有利于政治和谐。而“通气”并听取意见的举措则从制度安排上保证和推动了这样的合作。
(摘自美国《侨报》11月20日评论,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