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7日电 《澳门日报》27日刊发社论《联合国气候峰会仍难乐观》,该文指出,哥本哈根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多国首脑将出席,这反映是次气候峰会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因而大大地增加了人们对会议成果的期待。
文章摘录如下:
寄满人类期望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据东道国丹麦首相拉斯穆森表示,迄今已有65国首脑确定将会出席,还有一些国家的首脑对会议邀请作出积极响应。预期参加人数将创下超过万人的历史高峰。这反映是次气候峰会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因而大大地增加了人们对会议成果的期待。事实上,近年地球气候的急速变暖,越来越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态环境和生存发展,采取有效措施阻止气候恶化,已是急不容缓。解决之道是各国必须迅速就温室气体减排达成协议,承担责任。拖而不决只能使问题更趋复杂,更难解决。
据报道,作为东道主和会议的主席,拉斯穆森共向191个国家的首脑发出了正式邀请。已表态将由国家首脑出席气候变化大会的国家包括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巴西、法国、德国、印度尼西亚、日本、西班牙及英国等重要国家。就过往的情况而言,一年一度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都只由各国环境部长或同级官员参与讨论,但今年能有如此多的国家首脑与会,大大增加了会议的份量,大幅提升各方的期望,并给有关国家带来压力。
有关报告指出,在2000至2008年期间,二氧化碳的排放增长了29%。这一增长全部来自发展中国家,但其中四分之一是为发达工业国家生产消费品造成的排放。
上述的排放升幅与比例,一方面给减排带来迫切性,但也带来复杂性和争议性,核心是究竟各国应在减排方面承担多少责任,减排的直接影响将导致能源结构或者产业结构的调整,减排越多,影响越大,代价也会越大。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初衷是为了商讨《京都议定书》2012年一期承诺到其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为发达国家减排温室气体等问题作出新安排,但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等关键问题上仍分歧严重。种种迹象显示,会议达成具有法律约束性协议的机会并不高。
据报,美国总统奥巴马已决定出席气候峰会,并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美国在2020年前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最终目标是在2050年前实现83%的减排目标。听起来,这好像是个不错的承诺,实质上,却是个数字游戏。因为这个目标仅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4%,这与发展中国家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提出发达国家从1990年排放水平基础上至少减排40%的要求相距甚远。
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态度是积极的,早在2007年,中国政府就制订了应对方案,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两成左右,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一成,到2020年达到一成五左右。而刚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更确定到2020年将把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从2005下降四成至四成五,并为此配以监测办法,促其实现。问题是,一些国家却要求中国的减排义务与发达国家等量齐观,这对中国是不公平的。不能光强调中国“温室排放居世界第一”,如果按13亿人口计算,中国人均排放只及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而且目前大气当中累计的温室气体八成源自发达国家,中国只占余下二成里的一部分。因此不应由中国承担与发达国家同样的义务。
尽管目前各方分歧依然很大,但中国仍表示将以建设性态度参与谈判,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推进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功发挥积极的作用。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