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报:中国外交改向 从规则顺应者走向制定者
视频:习近平:APEC领导人决定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20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20日刊文称,2014北京APEC会议是中国今年主办的主场外交之一,成为对外宣示中国国家大战略的重要平台。美国明确表态欢迎中国的崛起,奥巴马积极认可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亚洲正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倾斜,中国不再是规则的顺应者,中国自信地在APEC舞台上正式提出了自己的大战略。
文章摘编如下:
在经济上,利用中国资金的优势,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通过扩大投资与建设“一路一带”、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建立亚太自贸区,引领和推动亚洲经济发展,使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惠及亚太其他国家。
为此,中国提出了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提升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水平;加速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等具体落实措施,实现合作共赢。中国以经济贸易自由化扩大与亚太地区的利益汇合点,促进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今年APEC会议,中国不但将这次会议变成了展现自己国家发展成果与战略的舞台,还把中国的国家战略深深地融入到了会议之中,并最终形成APEC成员的共识,引领未来亚太发展方向,是中国外交重要的里程碑。
这也是中美两个大国在世界经济游戏规则主导中的一次重要易位,从本次会议起,中国的战略、政策的影响,不再局限于国内和地区,而成为全球性的引导甚至局部的主导。中国不再是规则的顺应者,而成为亚太地区发展规则的制定者,实现以地缘经济改变亚太地缘政治的目标。
在政治上,将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亚太地区发展紧密相连,积极以合作的姿态化解周边地区的矛盾,联合打击和反对腐败,中国对未来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顶层设计,逐步清晰化。
北京APEC会议改变了过去由美国主导的亚太发展路线图,建立亚太自贸区比美国一直力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更具包容性,也更符合亚太其他国家的利益。通过打造亚太共同体,中国为亚太地区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改变以往应对性外交模式,积极开展主题外交,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
中国积极利用APEC东道主优势,与美国、俄罗斯、日本等成员体领导人会面,阐述中国的主张和立场,加强了中国与亚太其他大国的战略互信,取得了多项双边合作外交成果:中美举行了首脑会谈、中俄达成了天然气西线协议、中韩完成双边自贸区实质性谈判、中日实现了领导人会面等,提高了中国外交话语权,推动了亚太地区的合作与发展。
中国从被融入者到主导者仅用了13年:2001年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夕举行的,当时是中国主动在经济上融入西方经济体系当中,与西方进行经济对接背景下开的一次会议。
北京APEC会议明确了今后亚太地区的发展方向,中国塑造未来亚太伙伴关系,改变了把美国作为重中之重的做法,提出建立平等的新型大国关系。中国主动推进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中国参与重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政治、经济新秩序,发挥新兴大国的作用与政治担当。
“中国梦”与“亚太梦”一脉相承,因为“亚太梦”坚持亚太大家庭精神和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致力于亚太繁荣进步。中国的发展可以引领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可以引领世界发展大势,中国可以成为未来全球格局中重要的一极。
但同时,中国应清醒地认识到,建立亚太自贸区的路还很长。如何界定亚太伙伴关系的目标?亚太共同体目标、内涵和措施能否为地区其他国家接受?在APEC现有机制不会改变的情况下,如何使之成为更有生命力的组织?
随着中国对亚太地区投资进一步扩大,随之而来的风险也会上升,中国如何规避这些风险?中国在建设亚太自贸区进程中,中央政府如何协调好国内各部门的利益,避免部门利益之争?
中国提出的互连互通和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举措,被外界解读为“中国式的马歇尔计划”,中国如何在建设亚太共同体进程中避免与美国冲突?在未来亚太地区走向中,中国如何解决与美国的战略分歧?
在目前中日关系非常艰难的情况下,在目前周边国家与中国纠纷、海洋争议上升的态势下,中国如何实现包容式发展?
这些疑虑实质性地形成了对中国的挑战。中国如何利用APEC这个平台,释放积极信号,缓解、化解各种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矛盾与冲突?中国建设亚太共同体是一条荆棘之路。
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上台两年来,表现出非凡的领导能力,不断利用各种现有平台和机制积极宣传治国新理念,加快国内改革开放,强化反腐意识,超越经济外交思路,采取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手段,在地区与全球事务中提出构想和设计框架,努力打造“利益共同体”。实践证明,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有能力、有智慧实现“中国梦”,引领亚太地区共同建设亚太自贸区,真正实现“亚太梦”。(胡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