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报析两岸动态:经贸竞争或成常态趋势
中新网10月30日电 台湾《联合报》30日社论称,两岸关系近来已进入盘整阶段。大陆经济增长减速已成常态,双方“竞争态势”已逐渐凌驾“互利双赢”关系,并有常态化趋势。
文章摘编如下:
据今年9月中旬发布的两岸关系定期调查报告,亦显示愈来愈多民众对两岸经贸由“互利”转趋“竞争”的忧虑。鉴于两岸经贸及和平红利是两岸关系的基石,面对两岸经济新常态,如何因应此一变化,建立可长可久的新经济合作架构,可说是当前最迫切的两岸课题。
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大陆经济从逾9%的高速增长转为低于8%的中速增长。据中国社科院预测,今年大陆经济增长率降为7.3%左右,明年将再降至7%左右。
今年5月后习近平几次谈话皆提及“新常态”,意在提醒内部须以平常心面对经济下调,致力改变经济模式,追求讲质量及创新的经济增长;痪浠八,未来几年北京将以时间换取空间,牺牲经济增长,来打造大陆经济“升级版”。此一“新常态”,可说是未来两岸经贸走向的关键影响因素。
升级版的大陆经济,对台湾一方面是机会,但挑战也纷至沓来。事实上,近几年大陆产业的快速转型,对台湾已构成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大陆逾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推动经济转型及深化市场改革,其衍生对资金、技术及人才的强大磁吸效应,导致台湾投资机会、核心技术及专业和经理人才大量流向大陆,从而严重削弱台湾本身经济转型升级的动能。
大陆产业部门和台商抢钱、抢人、抢技术、抢市场。台湾两大出口产业资通讯(ICT)及石化业已感受到大陆业者的强大威胁。这两年大陆ICT业增长速度惊人,尤其大陆品牌智能手机和平板计算机席卷中低价位市场,已严重威胁台商的生存发展。
最近大陆国务院更倾力支持半导体产业,至少将砸下6000亿元人民币扶植晶圆代工、半导体设计等产业,如果台湾ICT业不能奋起转型升级,专家估计,五年内将出现品牌及代工“双输;。
面对两岸经济由互利转趋竞争的新常态,更加凸显两岸制度化合作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所谓制度化合作,不应仅限于ECFA、两岸服贸及货贸等以市场开放为主的合作架构,而且应积极针对两岸市场体制及政府角色的差异性,建构出一套避免恶性竞争及因政府过度介入致造成市场扭曲的协调机制,让两岸合作能够真正体现互利双赢。
在总体资源及人员移动方面,双方亦应立基于“一中屋顶”下,透过政策和法规的协调,促进双向平衡流动,降低大陆经济磁吸效应对台湾的负面影响。
更重要的是,在大陆经济升级版和台湾经济转骨蓝图之间,两者须找到可以互利双赢的合作空间,包括在两岸及区域间的合作,透过双方产官学集体努力,拟定具体合作目标、项目及路线图,让长期合作能够有序开展。
如果能朝此一大方向全力以赴,两岸必能化竞争为合作,则目前陷于僵局的两岸协议或可迎刃而解,两岸关系亦得以有继续推进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