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陈顒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防灾减灾学术报告会上表示,中国地震学家们一定会从汶川地震中汲取教训,坚定不移地探索地震预报这一世界难题。 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
6月2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陈顒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防灾减灾学术报告会上表示,中国地震学家们一定会从汶川地震中汲取教训,坚定不移地探索地震预报这一世界难题。 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
中新社北京六月二十四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陈顒二十四日表示,中国地震学家们一定会从汶川地震中汲取教训,坚定不移地探索地震预报这一世界难题。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当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防灾减灾学术报告会,陈顒院士做首个报告时作上述表示。他说,大地震的发生是难以避免的自然事件,减灾的目标就是通过科技活动,寻找各种措施把地震灾害减到最小。
地震学家未能预报汶川地震的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缺少地下的信息,目前的预报是根据过去积累的经验,而经验性预报受到的最大制约来自地震发生的复杂性,一次地震发生之前的现象很难在另一次地震之前简单地重演。
陈顒院士介绍说,汶川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上千颗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广岛或长崎万吨级原子弹的能量,地震重灾区范围超过十万平方公里。汶川地震的强度、烈度都超过唐山大地震,从震情来看,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
这位地球物理学家称,在地震学的历史上,一次如此巨大地震原地重复的例子极为罕见,对大地震来说,汶川将有一段百年以上的地震平静时段。无论是在生命线工程,还是在各类建筑和基础设施的设计规范、建筑施工等方面,这些用宝贵生命换来的经验,一定会首先用于汶川的重建,要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将汶川建成一座美丽的、抗御地震最安全的城市。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曾光教授将地震灾区疫情防控分为夏秋季、今冬明春、全面恢复中的传染病防治等三个阶段,强调重点预防呼吸道、肠道、虫媒等传染病,重点做好儿童易感传染病的计划免疫和集中强化免疫、保障食品安全和卫生、开展心理救助等。(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