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23日电 星岛环球网报道,韩国9月将发行收录汉字的词条和词汇量最多的词典,收录的汉字词条和词汇量超过了中国大陆的《汉语大词典》。韩国对汉字教育的争论十分激烈,很多韩国人认为应该多爱护自己国家语言。分析认为,韩国国内围绕汉字的争议背后,始终是民族主义情绪的躁动。
檀国大学东洋学研究所22日表示,1978年8月创刊的《韩汉大辞典》编纂工作将在本月内完刊,共16册,其中包括1册索引。
研究所方面表示,截至去年,《韩汉大辞典》共出版12册,为在下月28日檀国大学校庆纪念日前完刊,加快速度进行了收尾工作,最终结束了第13册至第15册和索引集的校对工作。
研究所还介绍说,目前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日本诸桥辙次(1883-1982年)的《大汉和辞典》(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台湾《中文大辞典》(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和中国大陆的《汉语大词典》(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而《韩汉大辞典》收录了6万个词条,词汇量达到50万,在词条和词汇量方面都超过了上述三大汉字相关词典。
学校为词典编纂投入的预算超过25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其中包括国库支援的20亿韩元。
汉字在韩国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数度浮沉。在古代韩国,汉字是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的分界线。能写一笔好的汉字书法,能用汉字写诗作赋,是上层社会的身份标识。而下层社会的庶民则与汉字无缘,其所使用的语言也没有相对应的文字。
公元1443年,朝鲜世宗大王下令创造专为庶民使用的表音文字(现在的韩文),此称为“训民正音”。但是,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上层统治阶层还是使用汉字,而庶民使用表音文字,用表音文字写的文章被称为“谚文”。
清朝末年,韩国人开始摒弃汉字,从前的“谚文”开始占居主导地位。之后,韩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殖民当局确定了“日汉文字并用”的政策,并把表音文字学者视为反日分子加以迫害。就此,表音文字打上了反日、爱国的民族主义标识。
摆脱殖民地地位的韩国颁布1948年了《表音文字专用法》,规定公文全部使用表音字。但出于历史的缘故,暂且允许兼用汉字。到了1970年,事情发展到了极端,当时的朴正熙政府一度下令废除汉字,学校教育中只教授韩语。这直接导致了韩国有整整一代人完全不懂汉字。
韩国淑明女子大学中文系教授咸恩仙说,上世纪60至70年代,韩国对汉字教育的争论十分激烈。认为应该多爱护自己国家语言的韩国人很多,且态度强烈。而支持汉字教育的人认为,汉字已经成为了韩语中的一部分,应该尊重。到了80年代以后,汉字教育才开始逐渐恢复。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