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选择到殡葬行业就业的事情早几年就有了,今年更不稀罕。昨日,“东方网”报道了上海殡葬行业招聘会的盛况,说招聘现场“人山人!,求职者排起了几百米的长队。一些大学还专门租赁大巴送学生前去竞争那395个岗位。一位求职者说:“我一点也没觉得干这一行有什么不好或者晦气……我发现相比其他单位,今天的这些单位待遇更高、岗位也更稳定,发展的空间也挺大的。”
应聘者之所以选择殡葬行业就业,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待遇比较好,第二是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第三是没有什么心理障碍。这的确是择业的三个基本条件。对于择业而言,一份工作如果待遇太低,又没有持续发展的空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吸引力,即使暂时选择了,最终也会跳槽。如果待遇暂时不高,但前景可观,是择业者愿意考虑的。如果待遇暂时较高,但没有为个人潜能发展留下空间,跳槽也是迟早的事情。殡葬业符合了前面两个条件。最难的是第三个条件:没有心理障碍,感觉良好。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心理上的坎儿。好在现在的年轻人并不计较,认为干任何一种“革命工作”都光荣。
为什么至今还有一些人对这一行业有偏见呢?这是一种旧的心理惯性在作怪。特别是广东人,不喜欢“死”字,甚至不喜欢“4”这个与“死”谐音的数字。对“死”(4)避之不及,以为这样就能够逃避死亡。这是一种原始人的心理遗存。乡土社会其实并不害怕与“死人”接触,他们不但在家里设灵堂、设祭祀用的牌位,并通过各种节日去记挂死去的人,与他默默交流,仿佛他还生活在自己周围一样,并且祈祷得到逝者的保佑。但是,这仅仅局限在自己家族逝去的人。乡土社会害怕和忌讳的是陌生人或“陌生鬼”,怕受到伤害。当然也忌讳那些与“死人”接触的人。这种将家族以外的人和“鬼”都视为敌人,将自己家族的人和“鬼”都视为朋友的心理,在乡土社会源远流长。当然也包括对从事葬丧业的人的忌讳和敌视。正是这种忌讳和敌视,给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带来心理压力。
现代社会,尤其是大城市,是一个陌生人聚集的地方。大城市的公共空间(消费场所、娱乐场所、休闲场所),为陌生人(而不是熟人)的交流提供了支持。人们脱离了乡村社会那种狭小的交往空间和思维惯性。人与人之间不是通过血缘关系联系在一起,而是通过社会分工联系在一起。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货币形式,以及借助于货币的消费形式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某种荣誉来实现。
可见,对殡葬行业的忌讳,完全是一种旧的心理习惯。而今天年轻一代心理感受的改变,愿意选择去殡葬行业工作,与其说是他们的“觉悟”高了,不如说是现代城市文化的兴起,破坏了那种古老的忌讳心理诞生的社会基础。同一座城市、一个社区,乃至一个楼层的居民,大多并不相识。你究竟在什么地方工作?是“高贵”的职业还是“ 下贱”的职业?既不重要、也没人关心。重要的是,你的工作是否为社会和市场所需要,由此来决定你是否有价值。(马 统)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骞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缃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