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23日开始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拟将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的减除标准从现在的1600元/月调整到2000元/月。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个税起征点确定为2000元有一定的前瞻性,既可满足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支出需要,也兼顾了财政承受能力。
其实在此之前,已经有专家屡屡提出个税起征点应该再次调高,此次“个税2000元起征”,可谓是决策层对民意的一次积极响应。但如果说到这个起征点调整有多大的“前瞻性”,我看倒也说不上。事实上,在很多专家此前的实际测算中,个税起征点都应远远高于2000元,再结合今年以来物价飞涨、CPI屡创新高的现状,个税起征点定在2000元,实在不能令人完全满意,更说不上什么“前瞻性”了。网上的一个调查就很有代表性,26.0%的受访者认为起征点应该是“2000-2500元”,70%认为应该是“3500元以上”,而仅有2.0%的受访者认可“1900-2000元”的标准。
现在看来,此次个税起征点定在2000元大局已定,这没什么关系。关键是,我们拿什么来保证今后的个税起征点调整具有真正的“民生前瞻性”?
个税起征点的调整,说白了就是国家财政和个人收入的利益重新分配,国家收的税多了,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就要少一点,反之,老百姓的钱包就会鼓一点。国家底子薄,当然要通过多征税来充实家底,否则的话,就没有充足的财政资金提供公共服务。但国家底子厚了,当然就应该通过减税来实现藏富于民。国强不一定民富,民富则一定国强,这是被多个国家的实践证明了的经验。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税收近年来屡创新高。而与此同时,住房、医疗、教育消费却让普通百姓不堪重负,再加上今年以来物价持续上涨,老百姓的生活压力更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减税已经成了一种势在必行的选择,并且,国家也完全有这个实力来实行减税。有关部门前不久启动“全民加薪计划”,目的也正在于藏富于民。
但此次的个税起征点调整,却与民意期待仍有一定的差距。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反差,在于个税起征点的调整没有充分征求普通百姓的意见。此前我们已经说过,个税起征点的调整,其实就是国家和个人利益充分协商分配的过程。既然是利益协商,利益相关人就应该有充足的话语权,遗憾的是,此次个税起征点调整的消息,是直到审议前几天才通过媒体让大家知道的,人们根本就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在2005年个税起征点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的过程中,决策部门就充分征求了民意,而最后计划中的1500元起征也被民意推动为了1600元。这次个税起征点调整,却没能延续这种广泛征集民意的传统,实在是一个不小的遗憾。有关部门也表示,个税起征点今后还将适时调整。那么,今后的个税起征点调整如何保证前瞻性呢?我看,让公民广泛参与表达意见正是关键。
(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