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合资企业通过本土化研发、本土化配套、本土化营销的方法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品牌本土化车型的做法,多数企业人士和业内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都认为,合资企业的这种战略转变虽然不是完全针对自主品牌而为之,但至少从客观上对自主品牌的上升势头造成了更加剧烈的冲击或更加严峻的威胁。目前,呼吁自主品牌应该针对当前的形势找到“破题”的办法已成为业内共识。
10万元成接火区间
目前国内自主品牌企业多从低端车型入手发展自身的产品谱系,经过近8年的发展,国内一些有规模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已经占据了目前国内8万元以下、紧凑型以下级别车型市场中的客观份额。
而近几年,随着自主品牌制造企业数量增多规模增强,竞争也渐趋激烈,一些自主品牌企业开始寻求上行空间,而10万元上下的紧凑型车和中型车往往成为这些企业的突破点。不巧的是,10万元也正是目前涌现的多款合资企业本土化研发车型切入的突破点。
“跨国公司的本土化车型多出现在10万元区间是因为这是中国销量最大的一个细分市场,此前跨国公司合资品牌已经‘搞定’了更高级别的市场,现在回过头来对10万元紧凑型细分市场做出投入符合跨国公司在中国实现扩大规模的利益!币的谥治鍪χ邮υ诮邮鼙颈钦卟煞檬北硎荆俺鲇诙愿镁眯б婧透笊婺5哪谠诙,一些自主品牌也选择了向上发展的产品线!
钟师认为,合资品牌通过本土化策略推出本土化车型是一个在中国市场慢慢积累而出现的转变现象,从主观上说,跨国企业和合资公司此举并没有针对自主品牌或扼杀自主品牌的意愿。
自主品牌应有对策
钟师认为,自主品牌企业面对合资企业打造本土化车型的战略转型要有应对之策,但是他不认为面对面的交锋突围就是好办法:“事实上一些自主品牌企业向上走的策略本身就存在很大风险,面临合资企业通过本土化策略‘下沉’的形式,这样的发展策略风险更大,形势不容乐观!
钟师认为,自主品牌应该集中优势资源,在现有的小型车和微型车市场做好做精不多的几个产品,同样可以找到发展空间。
此外,一些自主品牌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自主品牌企业确实需要找到应对之策,但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特点,这种策略应有不同。
随着外资品牌新一轮的本土化进程,自主品牌企业传统的发展策略也开始出现了转变,在外资品牌的进军中全面突围。最为明显的一点是,以往一贯将经济型车作为立命之本的自主品牌企业,在开拓产品的时候开始将目光投向中高级车。
中高端切入轿车市场
一部分新进入轿车领域的自主品牌不再将经济型车市作为自己切入市场的首选,而是开始涉足以往被外资品牌全面控制的中高端市场。
在上月的北京车展上,广汽展出了三款自主品牌概念车,它们将作为广汽自主品牌车型的基础。广汽集团表示,目前集团已经投入68亿元建设了自主品牌轿车的研发和生产基地,而2010年推出的轿车产品将会定位于中高级车。在此之前,刚进入轿车领域的江淮汽车也是选择了中高级车宾悦作为其首款产品。
而一些自主品牌则通过强调自己的海外血统来打入中高级车市。名爵7系从去年3月下线以来,一直强调其作为英伦轿车的高品质和高性能,南汽对名爵的定位是“中国第一个自主国际汽车品牌”。与此相类似的做法是,青年汽车的第一款轿车产品竞速,也是着重强调其英国莲花血统,希望能够借此顺利地打入中高级车阵营。
经济型车企寻求突破
而另一些做经济型车起家的“老牌”自主品牌此时也已开始寻求突破。去年开始,吉利集团开始提出战略转型的计划。其中,技术提升与产品线扩充是吉利战略转型的两大支撑点。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吉利的竞争优势要实现由“低价优势”向“技术优势”的转变,同时在做好、做强经济型轿车的基础上,拓宽产品领域,向中高级轿车发力。
而与此同时,国内另一家主要自主品牌车企比亚迪的产品线也从F3、F6一路发展到F8。
专家:差异化竞争是出路
业内知名分析师钟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主品牌发展的方向不应该只盯住向上走这一条路,他认为,自主品牌企业的实力目前和跨国公司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因此现在应该集中精力和有限的资源,在已有优势的市场内做出名气来。
他认为,有的自主品牌企业选择向上走的发展思路,一方面是出于对利益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在规模扩张上不理智的决策。“也许再过两三年,一些企业会为此苦恼,毕竟自主品牌企业的实力和规模和跨国公司相比还是太弱小。但如果现在哪怕只做好一个类型的车型,将来在市场上也是有空间的。”钟师称。(陆原)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