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1日电 备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今天将在北京闭幕。按照议程,此次为期四天的会议审议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就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
有专家认为,集中全党智慧形成的这份《决定》稿,将作为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重要成果,成为下一阶段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此次全会前,《决定》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方面和中共十六大代表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此次全会受到海内外媒体普遍关注。有内地报章指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将社会问题纳入决策讨论内容。
媒体报道说,六中全会就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是中国在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基本解决十三亿国民的温饱问题之后,为增进全民福祉、建设公平公正的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
有观察人士分析称,六中全会将对中国未来的政策走向产生若干重大影响,包括高层将在推动阶层协调和改善民生上着力,同时加快执政能力建设和政府转型,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确保中央权威和执行力,等。
亦有海外学者指出,中国新领导层执政开始,就把建设和谐社会提到中国政治的最高议程,相继提出了各种围绕着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概念,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和谐社会的概念既有创新的成分,也在实践层面反映了中国现实的需要。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社会更加和谐”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两年前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此后,胡锦涛等中共领导人多次就构建和谐社会问题进行调研,并作出重要阐述。
中共全党的普遍共识是,当前,中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是实现中国长远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
有学者曾指出,“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各阶层广泛接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在医疗、住房、教育等费用居高不下、大学生就业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人们会对未来变得焦虑。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为了缓解社会普遍存在的焦虑感,有利于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社会的安全运行。
有学者认为,“和谐”社会的看点就在于社会建设,而中共已从重视社会建设的理论,飞跃到开始进行熟练操作、运用社会建设理论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