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明天第一城和苹果派以小户型为主的项目开始接受认购,结果场面火爆,购房人蜂拥而至。从市场供需看,以小户型为主的低总价房属于绝对的市场紧俏货。让人不由感叹,有多少小户型可以来买!
如此良好的市场销售情况,资金回流自然快捷,项目运转周期自然流畅,这样的好事,开发商为什么不多多打造小户型,而总是让购房人一见小户型项目就欢腾雀跃呢?
众所周知,从成本上来讲,开发商做小户型项目的总体成本会相对略高一些,高成本与销售速度优势,两者孰重孰轻?这自然会限制一部分开发商的建设热情。难怪有开发商放言,愿意给富人盖房子,既省劲、成本低,富人们付款也痛快,何乐而不为?有乐就有苦,只是苦了老百姓苦等、疯抢小户型。
从国际经验上看,为了维护大多数人群的利益,政府部门此时往往会出手加以控制。新加坡为解决广大居民住房难问题,首先是有效而全面地推行了公积金制度,大幅度提高了居民的购房能力。其次,由政府统一建设政府组屋供应给居民,并坚持小户型和低房价,保证绝大多数居民买得起组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房屋,主要为每套几十平方米的小户型。进入八九十年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面积逐步提高。其中,1998年曾经建设过少量每套145平方米稍大一些户型的组屋,随后又有所控制。例如,2002年新建组屋每套为85平方米到125平方米,总价23万到35万新元。通过梯度消费,保证了80%的居民购买房屋居住。对于人数较少的富豪,政府专门划出一块儿富人住宅区建豪华住宅,在建房时收取很高的土地出让金,建成入住后每年收取较高的物业税。
从国内市场来看,我们的部分开发商显然更加愿意为富人服务,愿意放弃销售速度,愿意等待富人的慷慨。在这种背景下,期待市场自发的满足普通购房人的需求,自然有些不切实际,自然会出现小户型供不应求的场面。以邻国为鉴,有关部门该出手时就出手吧,让供应结构更适应购买力的主要方向,莫让老百姓继续苦等、疯抢小户型。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肖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