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兰州十二月九日电 (赵志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一个冬日的下午,在兰州安宁区十里店附近,五六个中学生在回家的路上,集体朗诵着诸葛亮之传世名篇《前出师表》。近来,一股“国学”热潮正在兰州悄然兴起,“国学”复兴已初露端倪。
在兰州一小学教学楼大厅,《朱子家训》清晰可见: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而在校园苗圃里竖立的小牌子上,也写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等警世名言。
目前在兰州市一些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开设了“古文鉴赏”、“中国传统文化”等特色教育课程,引起学生广泛的兴趣。西北师大、兰州商学院等高校也分别开设了“古典诗词赏析”、“国学精粹讲坛”,并不定期的邀请国学名家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据了解,兰州商学院开设的“国学精粹讲坛”,面向社会开放后,吸引了包括退休工人、企业老板、个体户等社会各个阶层的普遍关注,年龄最大的听课者已五十多岁,而最小的年仅十一岁。
虽然受网络文化、流行文化、外来文化等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份额,在人们阅读视野中有所缩减,但经典阅读仍经久不衰。记者从兰州最大的西北书城了解到,现在国学类书籍卖得相当不错,像《三字经》、《孔子》、《孟子》、《老子》等,经常登上社科类图书销量榜的前十名。
西北师大蒲教授认为,随着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国学”的复兴及其备受青睐已成必然。因为国家要发展,如何深化传统文化,实现与现代化的对接,必然要寻找对接的途径、办法、策略,而“国学”中所包含的文化经典、人生哲理、政治智慧、历史教训等,恰与中国传统的“和为贵”思想一脉相承。从此意义上说,“国学”的复兴,无论在兰州还是中国大地,都是一个于国于民的可喜的信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