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杜蕾斯公布了本年度全球性调查报告,称中国人均性伴侣人数从去年的19.3个下降到今年3.1个。舆论哗然,质疑四起。(《新快报》12月2日)
当今社会关涉商业的调查数据满天飞,即使你有一双慧眼,也未必能够看得清哪个真实,哪个掺假。在良莠并存的数据迷雾中,一些商业行为很易“借光”悄然达到某个目的。2004年,杜蕾斯公布的调查数据中称,中国人均性伴侣人数19.3个,中国人均性伴侣人数全球第一,令人大跌眼镜,遂引起媒体大篇幅报道,网上头条也顷刻成为杜蕾斯的广告专区。不论当时杜蕾斯公布调查的动机如何,也不论国人是否相信调查数据,但“杜蕾斯”三个字已经深深地打在每个关注者的脑里,正如其中国合资公司的一位负责人所承认:“说实在的,公司反正达到宣传目的,也没有什么损失”(《现代快报》2004年11月10日)。
今年中国人均性伴侣人数突然降到3.1人,是不是就科学客观了呢?杜蕾斯自然有一番辩白。然而,其网上调查的方式依然让人满腹狐疑:如果一个参与调查者恶作剧般地称自己性伴侣有10000个,而一个滥情的家伙将自己伪装得如圣徒一样,调查又如何过滤不实数据,如何核实情况呢?如果一项调查无法控制其抽样对象、样本、误差率等环节,这样的数据又如何让人相信?当然,人均性伴侣19.3人或3.1人也可能是有参考价值的,但前提是发布者要将相关的调查技术方法报告清楚,可惜我们未能在媒体上见到。
或许我们对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喋喋不休根本没有意义,因为从19.3个“蒸发”掉16.2个,其落差具有十足的悬念,诱惑着读者的眼球,屏住你的呼吸。从公关角度看,杜蕾斯公司无疑是成功的。正如在演艺界,一些明星在出专集之前总要闹出绯闻,事有不同,道理却一。
因此,对于一些涉及商业背景的调查数据,我们无须过分执着求真,当作广告或游戏看看热闹即可,否则就有“自作多情”之嫌,因为这些调查“醉翁之意不在酒”啊。至于性伴侣到底几个,就当是一个神仙数吧。 (羊城晚报 韩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