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8日电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27日发布的2005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披露,2005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1.14万亿美元,占到GDP的139%,表明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运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强。
2005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多年的“双顺差”格局。其中,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经常项目顺差达673亿美元,同比增长8倍;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383亿美元,同比下降43%,主要是受证券投资项目由顺差转为逆差的影响。
报告称,预计2005年全年国际收支仍将保持顺差,外汇储备较快增长。其中,经常项目顺差将延续上半年的扩大势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增速有可能趋缓。
当前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已成为中国宏观调控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报告认为,目前中国国际收支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货物贸易出口增长较快,进口增长相对缓慢,顺差大幅增加,贸易摩擦增多;短期外债等波动性较大的资金流入增长较快;外汇储备增长较快,应注意由此对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等方面的影响。
据分析,短期来看,下述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高储蓄、低消费”的矛盾较为突出,促使国内企业更多地转向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国内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仍不通畅,加上其他制度性因素的约束,国内企业境外融资的积极性增高。
国家外汇管理局称,实现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需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顾钱江 张旭东 李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