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5日电 今日出版的《北京晨报》载文指出,在国内地产商因宏观调控而大叫“地产寒冬”来临之时,海外资本正纷纷下单国内优质商业物业,近期地产圈兴起了“与狼共舞”的说法。面对来势汹汹的外国“狼”,国内传统开发及融资模式胜算几分呢?
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期首次披露,外资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比例约为15%。这样一个数字令人们对国际资本介入国内房地产行业的规模与深度有了一个整体概念,之前更多是不断涌现的个案所带来的感性认识。
与此同时,由40位投资基金经理、地产商等组成的国际商业房地产投资师(CCIM)协会项目考察团正在中国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尽管考察团成员表示,中国市场还只是其未来的投资方向,但组织者认为,通过CCIM内部资源网络优势,会让更多的海外地产机构投资中国。
更具代表意义的是,就在国内地产商因宏观调控而大叫“地产寒冬”来临之时,海外资本——摩根士丹利、高盛、美林、麦格理、老虎全球基金、盛阳基金、新加坡凯德置地等纷纷下单国内优质商业物业,其中不乏大手笔之作。
近期地产圈很有意思的一个说法是——“与狼共舞”。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夕,关于民族产业即将面临的竞争局面分析中,“与狼共舞”是一个使用率颇高的时髦词汇。眼下,在地产圈旧话重提,又让人生出许多感慨。
可以想见,在纯粹的商业收购行动的背后,由资本带动的先进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与融资模式的跟进。假设一下,当在市场中狭路相逢时,目前,国内传统开发及融资模式又会拥有几分胜算呢?
业内人士并不讳言,在资本实力、运作模式、风险控制等诸多方面同国际资本之间的差距,并在努力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这之中,融资能力的塑造被列为重中之重。随着宏观调控的逐步深入,房地产业进入门槛逐步提升,单纯依赖银行信贷显然与大势不符。
开拓多种融资渠道于房地产业而言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央行高层近期的表态,“当务之急是拓宽房地产业的融资渠道,变单一依赖银行信贷为以股本融资为主的直接融资。”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番话当作来自政策层面的明确信号,只要法律法规不成为障碍,房地产行业的金融化进程将会超出一般人的预期。
由传统融资模式导致的开发模式也将面临变革。所幸,从长远计,许多公司已在进行着各种尝试,比如近期频频传出的公司之间的合纵连横,如自身战略的调整等。(张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