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月二十八日电 题:资源调价箭在弦上 发改委欲“一箭双雕”
中新社记者 于晶波
在中国上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百分之零点九增速温和上涨及“十一五”规划建议刚刚通过之际,由国家发改委今日牵头召开的“资源价格改革研讨会”显得颇为意味深长。
代表财政、环保、土地、科技、水利等多个部委发言的高级官员将于今明两日悉数到场。而此次会议将就如何完善水、电、石油、天然气、土地、煤炭等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给出改革“路线图”。
从此次会议传递的信号看,中国官方对当前资源价格被低估的状况已了然于胸。而官方接下来的动作将更趋于明朗;坚持市场化方向改革,让价格这一“看不见的手”走至前台、发挥功用,中国资源性产品终结免费或廉价午餐时代的脚步已清晰可闻。
事实上,官方此次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面迈出重要一步实是时势使然。
众所周知,由于中国的水、电、气、石油、土地等资源价格受到政府管制,使其远低于市场均衡水平。而资源的免费或低价使用,致使资源市场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极其迟缓,进而衍生了浪费和效率低下,而损害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亦随之大行其道。
一项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仅为百分之三十三,较发达国家低约十个百分点。
与这项数字同样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原本并不丰富的水、石油、土地等资源性产品储量。
据知,中国石油已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二十四点九亿吨,人均仅为一点九吨,为世界平均水平的百分之八。而中国耕地、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亦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二和四分之一。
而刚刚公布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显然对这一问题十分警觉。
《建议》提出,“十一五”期间,实现二0一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二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二成左右。
国家发改委此次召集“资源价格改革研讨会”无疑是对中国下一个五年纲领的一次明确回应:下一步将“抓紧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大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种种迹象表明,中国资源调价已“箭”在弦上。
事实上,当前这一时期,中国官方酝酿发出资源调价之箭大可做到一箭双雕、一石二鸟。
由于CPI已连续数月低速增长,九月更是低至百分之零点九,通胀压力已几近于无,逐步提高资源产品价格对于避免中国陷入新一轮通缩无疑将大有助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