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几个月内,我就采访了新加坡华社的许氏总会、符氏社、刘氏总会和林氏大宗祠,他们在忙什么呢?原来是举办恳亲联谊大会,招待全世界同姓同宗的族人来新加坡,出席的海外团体动辄数百人,甚至超过千人。
张氏总会的世界恳亲大会已订在明年4月底举行,而惠安公会与星洲惠华国术研究社则将在下月中举行全球同乡联谊会。跟过去相比,传承姓氏文化的血缘性会馆的热络和积极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认为原因有二:首先全球化令全球的海外华人都积极地想到中国寻根问祖,同时也顺理成章地寻求商机。
其次,中国人因经济的改革和开放,也一样想以血缘或地缘文化为桥梁,到外面的世界寻找更多机会。随着他们的经济能力越来越强,这样的双向交流应该会更加频密和大型。
根据《新加坡宗乡会馆史略》,世界性宗亲联谊恳亲大会有39个(地缘性22个,血缘性17个),有一部分曾经在新加坡举办,甚至是率先举办的前锋。例如2000年,新加坡广东会馆举办第一届世界广东同乡联谊会,当时出席的国内外代表多达2000人。
如果能争取每个恳亲大会来新加坡举行,每个至少吸引1000个海外旅客,39个就有3万9000人。即使是两年举办一次,一年也有大约2万人来新加坡。
华社会馆可扮演吸引游客的平台
当然上述假设是最理想的状况,不过不能否认会馆确实可以扮演吸引游客的平台。然而,不难想象在一个多元种族的社会,政府如果高度援助或参与宣传华社的大型活动,可能会引起“厚此薄彼”的印象,但是只要敏感和理性地处理,将它看成是吸引游客的文化机构,有助于促进旅游业,可以把更多游客带到非华族的旅游区,例如到芽笼士乃和小印度参观,让海外宗亲认识多元文化的新加坡,肯定会获得异族同胞和团体的支持及肯定。
受访的会馆表示,在举办恳亲大会时,在中国的宗亲的反应最为热烈,不但积极地想出国交流,更想把海外的宗亲带到祖籍地,光宗耀祖,而他们这种促进旅游和文化交流的努力,也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对于恳亲大会 希望官方给以支持
我采访所得的一个印象,就是新加坡本地的华社会馆完全依靠一股热忱来举办这类活动,不但出钱(千名海外宗亲参加的三天恳亲会,耗资约50万元)也得出力。
新加坡政府不久前宣布成立以教育部政务部长颜金勇为首的华社联络组,我认为他们可以多关怀华社会馆所面对的问题,以及可能发挥的作用。对于那些有能力的会馆应该给予扶持,把华社恳亲大会办得更大、更有影响力,对于没有能力的会馆也提供所需的援助,这样既可以使华族姓氏文化得到传乘,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新加坡,促进新加坡旅游和和文化交流,何乐而不为呢?(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有删节 文:卢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