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华东师大获悉,“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研究”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其他方式研究,提供了一些很有意思、值得重视的材料和观点。专家指出,对于这些材料传达出什么样的精神生活信息,课题组将进行深入解读。
对未来生活乐观积极
调查者中,认为作为中国人非常自豪的为52.3%,比较自豪的为30.5%,两者相加比例高达82.8%。其中,个人年收入低的被访者回答“非常自豪”和“比较自豪”的比例高于个人年收入高的被访者。
被问到“现在的生活与过去五年的生活比较”时,分别有42.3%的人认为“好多了”,42.2%的人认为“好一些”,认为没有变化的占10.4%,有3.2%的人认为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差一些。相对而言,西北和西南地区的人们回答生活“好多了”的人数要多于其他地区,拥有大学和硕士学历的人认为生活“好多了”的判断指数最低。
在回答“对现在的生活是否满意”时,比较满意的最多,占38.4%,其次是“一般”占37.1%。大致上城市人口的生活满意度低于农村人口;西南地区被访者生活满意度最高。从学历上看,学历越高的人生活满意度越差。
在问到“对未来生活的态度”时,有90.4%的人认为未来的生活一定会变好。在问到希望改善的方面时,居前五位分别是:住房条件和医疗条件、社会保障、教育投入、货币投入、就业环境。
半数以上能保持心情愉快
回答“您多数时候认为自己的心情如何”时,有58.9%的人认为自己通常情况是愉快的,另有34.4%和6.6%的人认为一般或不愉快。调查显示,人们的心情愉快指数随着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的提高而逐渐提高。
对“生活中人们多少都有焦虑不安的时候,您的情况如何”这一问题,认为“有时会焦虑不安”的最多,占55.1%;其次是“很少焦虑不安”的,占32.5%;觉得“经常焦虑不安”的最少,占7.3%。32.4%的人用“睡觉”排解焦虑不安,其次是独处什么也不做、向友人或恋人述说、听音乐、看电视或电影、喝酒等。
调查显示,中国人接触最多的传播媒介是电视,占92.2%,其次是报纸、书籍、杂志、广播、网络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在“电影”、“书籍”和“网络”三项上的选择明显高于大学以下学历的。而在“电视”的选择上,大学和硕士生的选择明显低于其他学历的群体。
中国人如何度过闲暇时间?“看电视、听收音机、读报”的最多,占全部回答的69.6%。闲暇时间做的其它事情还包括:散步、逛公园、看别人打牌、睡觉、养宠物等。
认为科学家生活有意义
调查中有一些“情境测试”问题。比如,问卷中给定了10种职业(科学家、艺术家、 慈善家、运动员、教师、银行家、市长、警察、医生、厨师),假定他们都很有钱,让被访者选择,哪些人生活得较有意义。结果显示,认为科学家生活较有意义的比重最大,而选择银行家的比重最小。
问卷还设置了一题:几户人家的公用空间上放了一些垃圾,不知哪家邻居悄悄把垃圾清除掉了,您觉得最可能做这件好事的会是谁?被访者中认为垃圾是普通市民清理掉的比重最大,其次是知识分子、党员干部,认为是做生意的人最少。
中国人精神生活专著将问世
以华东师大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为主、复旦大学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科研人员共同参与的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拥有一批实证调查材料;最终研究成果将形成40万字专著,于明年初问世。该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国情研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课题首席专家、华东师大童世骏教授介绍,精神生活主要涉及人和自己的关系,即人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感受、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可细分为心理生活、文化生活、心灵生活等,该课题于2004年春开题。相关的抽样调查遍及全国众多省市、自治区(港澳台除外),样本4000余份,调查对象为16周岁及以上的中国人。
“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特征、问题和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将于今天在华东师大举行,会议将助推此项课题的研究。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