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八月十一日电 题:贸易顺差岂能说少就少
中新社记者 俞岚
受出口提振,七月份中国贸易顺差再创新高,达一百四十六亿美元。国家信息中心经济最新报告预计,全年顺差将达一千四百六十亿美元。
华盛顿的不少政客和经济学家在第一时间纷纷表示,只有让人民币大幅升值,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们认为,“中国政府可能缺乏纠正贸易不平衡现象的手段”。
诸如此类的言论在中国每月公布贸易顺差数据后总能听到。但人民币升值真的如斯所言,是“救命稻草”吗?这种说法站不住脚。贸易顺差岂能说少就少。
自去年七月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已近百分之四,但贸易顺差少了吗?一年来,中国出口并未如预期般出现大幅下降,月增速始终保持在两成以上,与进口增幅的差距基本保持在三个多百分点。在贸易基数逐渐变大的情况下,顺差增长也是必然。
中国巨额贸易顺差形成有其特殊性和必然性。虽与政府鼓励出口的政策不无关系,但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独特的贸易结构。
中国过半的出口是由外商投资企业完成的,且这一比例仍在升高。这些外资企业从一开始就是为国际市场而生产,产品出口意愿强烈。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国内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以及政府对外资利润汇出的限制等,都进一步促使外资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规模,推动出口持续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各个产业逐渐发展,国内配套生产能力增强,进口替代产品不断出现并趋于成熟,企业进口意愿趋弱,进口增长相对缓慢。
综合各种因素来看,贸易顺差在很长一段时间仍将存在,而且很有可能继续增加。在短时间内减少顺差本非易事,而企图单纯依靠人民币大幅升值的“绝招”则更不现实。
九日,中国央行表示,作为一系列政策手段中的一种,外汇政策在调整国际收支不平衡方面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其同时强调,解决贸易顺差过大问题的根本途径依然是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国内消费,并降低储蓄率。
截至目前,除了限制出口外,中国政府正采取紧缩流动性、严控固定资产投资、鼓励国内消费、加大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等一揽子手段以帮助纠正贸易不平衡。(完)